本報記者 蘇天真
2022年2月,安徽省蕪湖市印發《關于實施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領頭雁”和“合伙人”計劃的通知》,在全市范圍選定16個社區作為“領頭雁”,探索培育一批管理運行規范、作用發揮明顯、社會影響力較強的品牌社區社會組織,打造若干可推廣、能復制、社會美譽度較高的品牌服務項目。工作開展一年以來,實際效果如何?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領頭雁”:讓社區社會組織活起來
“目前,我們的志愿服務隊有100多名穩定的志愿者,先后備案老黨員幫幫團、旗袍協會、愛心使者志愿服務隊等28個社區社會組織。”鳩江區清水街道萬春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工作人員倪陽說,聯合會的一項工作就是每天整理社區社會組織活動清單,協調各類活動有序開展。
“社區以居民需求為中心,通過項目實踐、過程陪伴、能力建設、資金支持等方式培育社區社會組織骨干力量,再通過骨干帶領,孵化培育更多社區社會組織。”萬春社區黨委書記潘峰告訴記者,從2022年2月起,社區持續強化微公益創投的賦能作用,激發社區社會組織活力,把居民的“微需求”“微心愿”變成一個個微公益創投項目,由社區社會組織具體實施,落地見效。
記者了解到,作為鳩江區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領頭雁”,萬春社區一年來累計實施了39個微公益創投項目,項目內容涵蓋“一老一小”關懷、社區環境整治、文體服務等領域,項目實施覆蓋所有登記備案的社區社會組織,實現了居民需求滿足和社區社會組織能力提升的雙重目標。
在南陵縣工山鎮工山村,活躍著一支社區社會組織——工山村睦鄰互助中心。該組織由30多名樂于奉獻且有一技之長的村民組成,長期為村里的空巢、獨居、高齡老人提供陪伴、維修、照護等服務。
“除了互助中心,村里還活躍著芝麻學堂、全面K歌團等5個社區社會組織。”工山村黨總支書記徐玉祥介紹,“得益于南陵縣眾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提供的社區能人挖掘、微公益創投項目培訓等,這些社會組織已經成為服務村民、參與村級治理的重要力量。”
“合伙人”:讓社區治理能力強起來
作為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的合作伙伴,“合伙人”不僅能夠為社區社會組織活動提供場地、資金等方面的資源支持,還能通過發動本單位志愿者,為社區社會組織提供人力支持。
為充分發揮“合伙人”促進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的作用,經開區龍山街道鳳凰城社區牽手轄區內的幼兒園、小學,以及經開區人民法院、龍山派出所等單位,聚焦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比如,鳳凰城社區協商治理協會于2022年11月開展線上問卷調查,收集社區居民需求,梳理出居民反映強烈的商業街路面坑洼、健身器材年久失修、小區缺少方向指示牌等問題,經協會研究并拿出解決方案后,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這些微公益創投項目的實施,居民們都很歡迎。”負責該項目的社區工作人員江圓圓說。
“社區社會組織‘合伙人’的設立不能流于形式,要通過黨建引領、資源共享等進行深度合作,進而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提升的目標。”鳳凰城社區黨委書記周霞告訴記者。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社區在原有4個共建單位的基礎上,與社區“合伙人”蕪湖保安服務有限公司等分別簽訂了共建協議,將合作機制落到實處。
“2022年以來,在區婦聯、區文旅局、銀行等‘合伙人’的支持和參與下,社區共備案了13個社會組織。目前,我們有10家‘合伙人’助力社區社會組織的培育發展。”繁昌區繁陽鎮西苑社區黨總支書記汪云介紹,2022年10月,在農行自建小區整治中,“合伙人”單位籌資5000多元支持院落微更新項目,小區鄰里守望志愿服務隊動員志愿者共同參與,僅用一周的時間就對圍墻進行了改建,并通過創意繪畫、花卉裝飾等方式,使居住環境更加整潔、溫馨。
民政部門:讓社區社會組織充滿活力
“我們把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納入城鄉社區治理總體布局,重點培育為老人、兒童、殘疾人、困難家庭等特定群體服務的社區社會組織。在全市選出16個社區作為培育發展‘領頭雁’,并給予每個社區5萬元到10萬元不等的經費支持。”蕪湖市民政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劉祖英表示,希望這些社區持續深化對“開設微治理學院、實施微公益創投、建立微基金”的探索,為社區社會組織長效運行提供扎實保障。
“‘領頭雁’‘合伙人’計劃的實施激發了社區社會組織的活力,為文明創建、平安建設、社區衛生等多項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持,也助力了社區服務的精細化、常態化。”在劉祖英看來,鼓勵加大政策扶持,建立多元籌資機制,通過設立社區基金,為社區社會組織提供資源支持、項目對接服務,引導城鄉能人成立社區社會組織,這些也能有力助推社區社會組織的培育和發展。
記者了解到,社區社會組織“領頭雁”“合伙人”培育發展模式目前已在蕪湖市全面鋪開。一些社區工作者表示,“領頭雁”“合伙人”激活了居民的參與動能,提升了社區共治的效能。不少社區黨委書記表示,希望有更多居民成為社區志愿者,依托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和服務,讓居民們的幸福感、獲得感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