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偉濤 通訊員 李國全
獨居老人家里裝上了安全扶手,困難家庭學生有了定制書桌……在近期由廣東省廣州市民政局、廣州市慈善會等共同發起的“安居計劃”居家微改造項目中,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三個區的多位社區老人、困境兒童家庭得到了居家適老化或學習空間微改造服務。
適老化改造讓老人不再磕磕碰碰
在荔灣區鶴洞街道廣船社區麥叔叔家,洗手間里新安裝了無障礙扶手、防滑墊。原來的蹲廁上也加裝了馬桶凳,扶手安裝的高度是根據老人身高專門設定的。
麥叔叔是獨居老人,20多年前因一次意外導致腰部骨折,雙腿無力,平日只能緩慢行走。“年紀大了如廁多有不便,蹲下、起來都很費勁。”麥叔叔說。
“安居計劃”啟動后,廣州市慈善會協調當地社工站和專業安裝人員,經過多次入戶調查、測量,詳細了解麥叔叔的身體、生活和住房硬件設施狀況并征求改造意見后,圍繞老人的如廁洗澡安全、室內行走便利、輔助器具適配等方面,不斷細化改造內容,通過住房微改造提高了居家養老的安全性,提升了老人自理能力和養老生活品質。
幾根扶手、一個馬桶凳,改造雖小,但在麥叔叔的眼里,帶來的是便利,溫暖的是人心。“安裝扶手后有了借力,再也不用擔心站不起來了。”麥叔叔說,改造后,家里起居更有安全感。
一張書桌讓孩子的笑容更燦爛
小瀅(化名)的父母都是視力殘障人士。當入戶調查的社工問即將上小學的小瀅有什么愿望時,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擁有一張書桌。“安居計劃”實現她的心愿后,小瀅開心地唱著歌向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聽力障礙兒童小明(化名)也是“安居計劃”的受益者。因家庭經濟困難,住房面積狹小,小明和姐姐一直擠在一張小桌子上寫作業。了解需求后,“安居計劃”工作人員便扛著書桌到他家中,為姐弟倆分別安裝了一張書桌。“每張書桌的尺寸都會充分考慮兒童的身高等因素,如遇有特殊需求的家庭,還會安排專業工人上門測量定做,確保每張書桌都能符合孩子的要求。”工作人員說。
校園善力量在實踐中奉獻愛心
圍繞“安居計劃”居家微改造項目,廣州市還發起了大學生公益“校園善力量”活動。
廣東工業大學啟善先鋒隊的李湘是一名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他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外社區發放宣傳單,宣傳“安居計劃”的相關內容,讓人們了解居家適老化改造的重要性。
華南農業大學學生張珊菊說:“‘校園善力量’有利于大學生在奉獻愛心中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安居計劃’居家微改造項目給我們提供了奉獻愛心的途徑,創造了參與公益事業的機會。”
愛心匯聚共創安居之家
“安居計劃”推出后得到了多方愛心力量的支持。“通過鏈接廣東省慈善總會、廣州飛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目前已得到56萬元資金和服務支持。”廣州市慈善會相關負責人介紹。
“安居計劃”充分發揮“慈善+社工”的作用,聯動17個社會工作服務站,多方走訪了解需求,進行改造評估,并協助專業人員入戶測量、安裝,使“安居計劃”如期完成改造目標。目前,“安居計劃”一期已為65戶社區老年人家庭安裝了扶手、馬桶凳、防滑墊等,為52戶進行了電路改造;為35戶困難家庭完成了兒童學習空間打造,共惠及社區老人、困難家庭兒童839人次。
據介紹,“安居計劃”二期項目已收到116戶老人以及30戶兒童家庭的改造申請,在完成現場查看、測量后,將為這些家庭實施改造。“我們將繼續鏈接社會愛心資源,通過家居改造等方式,幫助更多困難家庭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廣州市慈善會有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