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翟 倩
進入冬季,江蘇省常州市白天氣溫維持在8攝氏度左右,夜間氣溫最低降至零下,流浪乞討人員如何過冬?露宿人員的安全如何保障?如何解決臨時遇困人員的生活問題?常州市救助管理站開展的“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為他們送上一股“暖流”。
寒冬夜:“暖流”在行動
“越是寒冬雨夜,我們黨員越是要帶頭上街。”2022年12月15日,常州市夜間氣溫降至零下,寒風刺骨。晚上6點半,58歲的黨員吳國平駕駛著救助車輛,帶領3名隊員開始了當天的“拉網式”街面巡查。
一直以來,常州市救助管理站黨支部充分發揮支部堡壘作用,強化黨建引領作用,把黨建真正融入救助管理工作,著力打造了“暖流”黨建品牌。“2022年‘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開展之后,結合實際工作,我們組建了一支‘暖流’救助小分隊。”常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長趙靈告訴記者,“‘暖流’救助小分隊由4人組成,在職黨員任隊長,17位黨員輪流每天晚6點左右帶頭上街,詳細掌握巡查路線,準備救助物資,并承擔對流浪乞討人員情況詢問和勸導任務,其他3名隊員分別負責拍照、救助物資的發放、流浪乞討人員信息記錄以及統計工作。”
在站工作已30多年的吳國平,有著豐富的救助經驗,這一天,他們依次來到朝陽橋、南大街、中吳大橋、五星大橋等地仔細巡查。
“您好,我是救助站的,請問您是哪里人?這么冷的天怎么躺地上啊!”在中吳大橋下,“暖流”救助小分隊發現了躺在地上的于某,吳國平當即蹲下身子詢問。
“別打擾我睡覺,我不需要你們的救助。”盡管于某說話很不客氣,但吳國平沒有氣餒,仍舊耐心問詢他的基本情況以及流浪原因。經過了解,于某44歲,江蘇鹽城人,前段時間到常州務工,為了省錢暫住在橋下。
無論吳國平怎么勸說,于某始終不愿前往救助管理站,認為站內不自由,不能抽煙喝酒,有一定的約束。“這是我們的救助引導卡,上面有我們單位的電話、地址,你想去的話,可以隨時聯系我們。”勸說無果后,吳國平留下了一些物資和聯系方式,叮囑于某有需要隨時聯系。
這一晚,在刺骨的寒風中,“暖流”救助小分隊拿著手電筒,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認真巡查著繁華街道、橋洞、車站、廢棄房屋等流浪乞討人員較為集中的區域,回到站里時已是晚上9點。
據了解,從2022年11月中下旬至2023年1月2日,“暖流”救助小分隊已出動26次,幫助過13人。
溫暖包:關愛沁人心
越是在寒冷的冬季,流浪乞討人員越能感受到來自黨和政府的關愛。
為了讓街面上的流浪乞討人員感受到溫暖,常州市救助管理站特意為他們準備了一個“溫暖包”。打開“溫暖包”,吃的有泡面、水;用的有棉衣、棉褲、棉鞋、棉襪;防疫的有口罩、酒精,還有一張救助引導卡。
“參與街面巡查的工作人員必須在出發前將‘溫暖包’放在救助車上,一旦發現流浪乞討人員,將積極勸導他們入站接受救助,對不愿入站的,及時發放‘溫暖包’,并留下詳細求助方式。對流浪乞討危重病人、疑似精神障礙患者,護送他們到定點醫院進行診治,全力保障服務對象的安全。”吳國平介紹說。
每次上街,小小的“溫暖包”都能發揮作用,傳遞溫暖。
“大叔,這個‘溫暖包’能幫到您,外面太冷了,建議您還是去救助站比較好。”在常州火車站地下通道,工作人員向不愿進站的流浪乞討人員發放了“溫暖包”。雖然該人員不愿透露任何信息,也不愿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但看到工作人員遞來的“溫暖包”,還是高興地收下:“這包裹看著不大,里面東西又多又齊全。太謝謝你們啦!”
相較于站外流浪乞討人員,站內滯留人員對救助管理站的關心關愛感受更深。
續某是2022年10月10日由湖塘派出所護送到站的。據了解,17歲的續某來自山西,到常州找工作,可工作沒找到還花光了錢,希望救助管理站能幫忙返鄉。由于續某是未成年人,其家人也暫時無法前來接領,便在救助管理站滯留至今。
為了讓續某感受到家的溫暖,救助管理站不但妥善安排他的食宿,貼心照料他的生活,還請了心理咨詢師為其提供心理疏導、精神慰藉等服務。冬至,工作人員特地為他準備了愛吃的面食。當續某看見端來的一碗熱騰騰的面條后,一臉驚喜,立馬大口吃了起來,邊吃邊說:“你們怎么知道我愛吃面條,太順口了,真是太謝謝了。”
做好照料的同時,救助管理站也已著手準備續某返鄉事宜,相信不久,他就能與家人團聚。
廣輻射:救助無死角
近年來,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在日常街面巡查中發現,大部分流浪乞討人員不愿意進站接受救助。針對這一情況,市救助管理站積極探索,主動作為,與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福彩銷售點等合作,設立“暖流”救助服務點,構筑“一心多點輻射”主動救助網絡。
位于南大街街道的全市首個“暖流”救助服務點,于2022年4月12日正式啟用。該救助服務點共有25平方米,24小時開放,免費為受助人員發放口罩、礦泉水、方便面、衣服、棉被等救助物資,提供暫時性休憩場所,有效回應了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的訴求,彌補了以往巡查式主動救助的短板,有效打通了服務流浪乞討人員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救助管理站還在37個福彩銷售站點建立了臨時庇護所,向流浪乞討人員提供簡易救助服務,方便流浪乞討、臨時遇困人員就近就便求助。
翻開“暖流”救助服務點工作日志,日常巡邏、工作照片、臺賬整理、特殊救助等信息十分詳盡。
“日常白天的街面巡查,就是由救助服務點負責。救助站堅持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救助熱線24小時暢通,救助車輛24小時備勤,值班人員一旦接到求助電話或線索,會立即到現場處置,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趙靈說。
2022年9月的一天,“暖流”救助服務點社工發現了流落街頭的羅某,經過詢問得知,他是湖南衡陽人,今年43歲,找不到工作,也無錢返鄉。于是,救助服務點社工聯系了常州市救助管理站,將其送至站內。站內工作人員進一步詳細了解了羅某的身份信息、求助原因、求助內容、流浪經歷等,為他購買了返鄉的車票,提供了泡面、礦泉水、口罩等救助物資。
“‘暖流’救助服務點不僅負有救助職責,還兼具愛心自助服務功能,臨時遇困人員可在此享受免費充電、借傘、使用常規急救藥品等服務。這些服務在‘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期間也發揮著作用,保障流浪乞討人員和臨時遇困人員基本生活。”趙靈說,“同時,救助管理站還以救助服務點為窗口,向社會公眾宣傳救助管理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相關政策,普及智慧尋親服務項目,不斷提高社會公眾對救助管理機構的認知度和滿意度。”
目前,常州氣溫持續走低,“暖流”仍在持續送出。“我們還將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和疫情形勢,調整完善方案措施,切實保障流浪乞討人員等困難群眾的安全。”趙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