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翟 倩
一個縣級市如何做好婚俗改革?“發揮民政‘親友團’的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同向發力。”江蘇省儀征市民政局婚姻登記中心主任李文彬的話讓記者印象深刻。儀征市成為省級婚俗改革實驗區以來,不斷探索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多元參與的工作機制,著力培育新時代婚俗新風、和諧新風、幸福新風。
親友團之一:
“頒證+分享” 特邀頒證師送祝福
“我們婚登中心推行特邀頒證制度已經10年了,特邀頒證師就是我們強有力的‘親友團’。”李文彬自豪地說。
今年2月8日,全國道德模范、黨的二十大代表、沿江村駐村“第一書記”周維忠受邀擔任特邀頒證師,為當天前來登記結婚的新人頒證。周維忠被儀征老百姓昵稱為“外快兒子”,20多年來,他相繼為8位孤寡老人當孝子送終,為沿江村15戶困難家庭累計墊付電費12萬余元。
“希望你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共同肩負起家庭的責任。也希望你們和我一道助人為樂,一起捧一顆心、點一盞燈、暖一方人。衷心地祝福你們婚姻美滿、家庭幸福!”頒證時,周維忠的一席話讓新人們感動不已。
“我們都知道周書記,他能來給我們頒證,讓我們的結婚登記更加莊重、神圣,有儀式感。”新人李先生說。
自2013年開始聘請特邀頒證師以來,儀征市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特約頒證流程。“每年12月31日前,我們會擬定下一年度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日子作為頒證日,邀請黨委政府相關領導、人大代表、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模范、金婚夫婦、五好家庭代表、慈善之星、儀征好人、退役老兵等擔任特邀頒證師。”李文彬說,“接下來還有520、七夕等好日子,排好班的特邀頒證師們都在精心準備,在為新人頒證的同時分享自己的婚姻感悟,祝福新人開啟和美幸福的婚姻生活。”
據了解,10年來,特邀頒證師累計為1000多對新人頒發了結婚證,傳遞向善、向上、向美的力量。
親友團之二:
“輔導+干預” 三部門協調聯動
一走進婚登中心離婚登記室,“離婚問題出在哪里?”“離婚是解決你生活問題的唯一途徑嗎?”“離婚會讓你的生活從此變好嗎?”“離婚會讓你失去什么?”“下一次的婚姻如何走?”等8塊展板映入記者眼簾。
“我們希望每一對來離婚調解的婚姻當事人,在看見展板的提問時,都能停一停、想一想。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有一支強大團隊,能為每一個‘生病’的家庭開展有針對性的輔導。”李文彬說。
以婚姻家庭調解室為陣地,儀征市婚登中心與市婦聯聯合設立“百合花”婚姻調解工作室,與市司法局合作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每周5天開展專業輔導,為婚姻當事人提供全方位、全過程以及特色精準的服務。
前不久,因丈夫吸毒、販毒被判刑入獄,王某來到婚登中心咨詢離婚事宜。法律援助工作站了解情況后立刻接案,幫王某搜集整理了證據材料,并代為擬定訴狀向儀征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離婚。在眾人幫助下,王某最終順利離婚,并爭取到兩個孩子的撫養權。
“王某的案子是特例,需要法律保護。而在實際工作中,更多咨詢涉及家庭糾紛、婆媳矛盾等,我們堅持線上線下并重,采取部門合作、公益創投、政府購買服務、選聘或公開招募志愿者等方式,為有需求的婚姻當事人開展有針對性的調解服務。”李文彬介紹,目前,婚登中心每年服務婚姻當事人近1000對。
親友團之三:
“融合+社會” 多方力量共培鄉風文明
讓更多人參與進來,也是儀征市推進婚俗改革的探索方向和重點。
2021年出臺的《儀征市婚俗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市文明辦、教育局、婦聯、團市委、人大等相關負責同志,以及政協委員、自媒體、文化名人等要集思廣益、齊心協力推進婚俗改革。“這進一步壯大了‘親友團’的隊伍,為樹立鄉風文明添磚加瓦。”李文彬說。
儀征市文明辦、民政局、慈善總會共同開展了以“倡導文明新風,助力婚俗改革”為主題的公益慈善活動,邀請退役老兵講黨史、編排移風易俗快板、定期開展文藝匯演,以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更多群眾參與婚俗改革。市委黨校舉辦的白沙講壇設置了婚姻家庭專場,傳遞文明婚戀觀和新型婚俗觀,幫助新人樹立正確的婚姻價值觀。婚慶行業協會充分發揮作用,在酒店設立婚宴簡辦倡議宣傳展板,倡議酒店和婚慶公司合理設置婚宴、婚慶活動標準。胥浦家園社區建立了婚俗文化館,通過展示不同時期的結婚老物件,讓人們更加珍惜新時代幸福生活。社區志愿者隊伍廣泛宣傳杜絕高額彩禮、大額紅包、低俗婚鬧等不文明行為,累計向群眾發放宣傳手冊近萬份……
此外,儀征市還借力市婦聯“最美家庭”尋訪,實行婚俗文明家庭門牌動態管理。劉集鎮白羊村的竇朝寶在女兒出嫁時,主動表示不要任何彩禮,并建議婚事簡辦。同村的任厚云也在兒子結婚時主動與親家溝通,只簡單吃了一頓團圓飯就完成了婚禮儀式。如今,兩家門口都掛上了“婚俗文明家庭”門牌。
“有這么多‘親友團’助力,我相信,儀征的婚俗改革將會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會越來越強。”李文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