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聚焦群眾關切 創新推進工作

時間:2022-11-2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孫彥川

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省彌渡縣民政局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項工作走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乃至全省前列。十年來,該局兩次被民政部表彰為“全國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先進單位”。今年9月,該局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記集體一等功。在積極干事創業的氛圍中,彌渡縣民政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記者采訪發現,聚焦群眾關切成為他們創新推進工作的動力。

精準及時,社會救助增效提速

近年來,彌渡縣民政局想方設法為困難群眾解決“申請難”“審批慢”等問題,狠抓政策落實,強化對困難群眾的發現和預警能力,讓兜底救助更精準有力。

首先是低保救助精準。全面開展城鄉低保、特困供養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鄉鎮試點改革工作,切實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提高救助的精準度和時效性。“社會救助工作關涉困難群眾切身利益,對每一戶新增的低保對象,我們都要入戶核查,對原有低保對象進行抽查,而且還會進行交叉抽查,確保不出差錯,實現對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縣民政局局長馬迎槐說。

其次是臨時救助提速。對于急難型臨時救助對象,實現48小時內“先行救助”。今年11月3日深夜,彌城鎮毗江社區居民吳某家中失火,財產損失嚴重,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該社區的社會救助協理員周冰獲悉這一情況后,立即向鎮民政辦報告。鎮民政辦11月4日一早就前往吳某家看望慰問、核實情況,并向鎮政府和縣民政局報告情況。經緊急商議,縣民政局當天就給吳某家發放了1萬元臨時救助金。

再次是助力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后,縣民政局依托鄉鎮社會救助助理員隊伍,建立健全動態監測機制、預警機制和快速反應機制,最大限度地實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助力鄉村振興。

縣民政局每周例會都會研究政策、學習標準、研判典型案例。局領導班子成員及各股室長帶頭干在一線、學在前頭,并為全局干部職工和鄉鎮民政干部做培訓、解讀政策。通過長年累月的培訓和研討,縣民政局干部職工和鄉鎮社會救助助理員對政策的把握日益精準。縣民政局領導班子還分包片區,帶隊入戶排查、走訪,最大限度地消滅“錯保”“漏保”。

2018年,彌渡縣民政局社會救助股被云南省政府評為“社會救助先進集體”。

筑牢基礎,為老服務提檔升級

提到養老工作,馬迎槐倍感振奮。十年來,縣民政局共爭取到5600多萬元財政資金,建成6個鄉鎮敬老院。截至目前,全縣已通過試點改革工作建成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農村互助養老服務站)23個、老年活動中心67個。同時,還按照每戶不超過9100元的補助標準對660戶困難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為其配置了護理床、呼叫器等智能設施設備。

彌渡縣的敬老院也曾面臨性質不明確、人員不穩定、工資偏低、管理不規范等問題。“為促進敬老院健康發展,由縣民政局牽頭,從縣編辦、縣人大、縣政協、縣財政局抽調業務骨干組成調研組,經過調研、會商和政策創制,將農村敬老院全部登記成為事業單位法人,敬老院的發展有了人員、資金等方面的堅實保障。”縣民政局養老服務股股長崔元華說。

養老服務股干部職工經常到鄉鎮敬老院檢查資金使用、消防安全等,帶領敬老院院長參觀學習,并依托職業學校培訓養老護理人員890人。這些舉措提升了敬老院規范化管理、專業化護理、人性化服務水平。不僅如此,縣民政局還爭取各級資金560萬元,為敬老院進行消防安全、明廚亮灶、護理床位等設施設備的配置和改造。

彌渡縣的社區養老、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都是全州領先。

推動殯改,為民生問題謀劃長遠

彌渡縣總面積1523平方公里,其中壩區面積13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8.66%,卻居住了全縣80%以上的人口。壩區人均耕地只有0.6畝左右,受當地民俗影響,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散葬墳墓。為了保護好有限的耕地,彌渡縣深入推進壩區遷墳復墾、節地生態安葬等殯葬改革工作。

其間,縣民政局充分調研,制定出臺了順民意、得民心的遷墳政策。同時,構建縣、鄉殯葬聯合執法機制,進一步明確縣、鄉、村、村民小組分級包保責任制,實現了上下一條線、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同時,加大財政保障力度,累計投入1285萬元,建成三處農村公益性公墓,把壩區散葬墳墓1.1萬穴遷入公益性公墓。此項工作成效顯著,共恢復利用耕地310畝。

彌渡縣的殯葬改革讓群眾受益,得到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譬如,新街鎮六一村大馬房自然村遷墳復墾后,相當于恢復了340人的人均耕地面積,同時解決了村文體活動和老年活動中心的用地問題。

此外,彌渡縣還著力加強殯儀館、農村公益性公墓和骨灰靈堂等殯葬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群眾逝有所安;實施惠民殯葬獎補激勵,2016年至2022年10月,共支出惠民殯葬補助680萬元;全縣5個壩區的節地生態安葬率也從7.17%提高到58.5%。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