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謀民生之利 解民生之憂
——記榮獲云南省第七屆“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的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

時間:2022-11-22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孫彥川

云南有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270萬人,占總人口的6%以上,社會救助任務艱巨。近年來,云南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深入一線了解群眾疾苦和需求,對困難群眾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同時著力完善救助政策和辦事流程,突破體制機制瓶頸,使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在今年的云南省第七屆“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評選中,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以下簡稱社會救助處)榜上有名。

迎難而上

又快又準兜牢基本民生底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救助處在省民政廳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在政策制定中嚴格落實意見征求、專家論證、合法性審核等程序,在優化審批流程時強化系統思維,確保可操作性和先進性。在創新中推動各地低保標準不斷提升,臨時救助標準實現城鄉統籌,專項社會救助更加健全,社會力量參與更加廣泛。

2015年,云南農村特困人員每月救助金只有104元,農村敬老院因沒有事業單位法人身份面臨發展困境。經過深入研究,社會救助處決定,從2016年起系統性研究解決社會救助問題。第一年,組織全省各地開展特困人員主動排查和精準認定,實現全過程信息化管理;第二年,爭取到財政部門支持,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大幅提高,初步設立了照料護理補貼;第三年,在機構編制部門的支持下,全省農村敬老院100%登記成為事業單位法人。經過多年努力,現如今,云南省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達到每人每月910元,特困人員可根據個人意愿選擇集中或分散供養,集中供養照料護理補貼達到每月835元。

三年前,群眾申請低保需要通過窗口辦理,走完核查、公示、審批等7個流程,而且存在收入難核算、部門信息難共享等問題。社會救助處緊扣家庭人口、收入、財產3個核心要素,與13個部門實現信息共享,并將辦理流程步驟從7個壓縮到4個,辦理時限壓縮到30個工作日內,取消了一批需要群眾提供的證明材料,實現了低保審批提精度、提速度。

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視推動下,2019年起,省級財政每年安排3億元專項補助資金,支持各地開展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目前,全省共配置縣鄉社會救助助理員、村級社會救助協理員合計1.8萬余人,并強化培訓,確保基層社會救助工作的及時性、專業性和全覆蓋。

社會救助處指導16個州(市)、26個縣(市、區)、29個鄉鎮(街道)聚焦“黨建+社會救助”、居住地申辦低保、服務類社會救助等6個方面開展試點,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推廣使用涵蓋各類社會救助事項,省、市、縣、鄉、村五級順暢聯動的“政府救助平臺”,群眾使用微信小程序,動動指尖就能申請社會救助,并可及時獲得反饋。截至目前,通過該平臺累計受理救助申請 20.44萬件,對13.57萬戶43.77萬人次實施救助,其中群眾通過線上提出申請的數量占50.8%。

勇擔使命

深入一線問需 抓住關鍵施策

十年來,社會救助處全體成員把“想在困難群眾前頭”作為工作目標,經常深入一線了解實情,為省政府、省民政廳的決策提供堅實支撐。2020年,云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2021年起,省政府著力推動健全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社會救助體系,加強各類救助幫扶之間的有效銜接;建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低收入人口數據庫匯聚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易致貧返貧戶等546.14萬人信息,推動“人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人”。

落實“放管服”改革,社會救助處于2019年推動“社銀一體化”平臺建設,實現了政府救助平臺與救助金代發銀行系統的緊密連接,“一鍵”將資金發放至救助對象的社保卡賬戶。“發放工作在省級解決,‘一鍵’發5000筆,全省救助金幾分鐘就發放完畢,而且數據安全有保障。”曾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的社會救助處副處長夭可婕說。

社會救助處還連續多年指導全省各地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隨機抽取問題突出的地方開展調研督查,敦促基層查缺補漏;建立省、市、縣、鄉四級陽光低保咨詢投訴舉報和快速處置機制;在國家審計基礎上,聘請會計師事務所開展第三方評估。

在脫貧攻堅期間,社會救助處還指導各地精準有力地拓展兜底保障范圍、依規實施漸退政策和動態管理,實現應救盡救。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社會救助處主動作為、超前謀劃發展思路,全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薪火傳承

鍛造能打硬仗勝仗的隊伍

多年來,社會救助處全力建設學習型黨支部,強化履職盡責、敢于擔責的使命感,牢固樹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識,始終保持熱情、專注、耐心和創新激情,為社會救助工作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面對部分低保申請人名下有大額產業幫扶貸款、工傷事故賠償款等復雜情形,在充分調研后,社會救助處提出了“家庭財產狀況超過標準,但確實屬于特殊困難情形的,仍可申請低保”的原則性規定。不久后,經反復論證,又提出扣除不屬于救助對象私產的產業扶貧貸款、扣除剛性支出等規定。

為切實保障困難群眾溫暖過節,每逢中秋、國慶、春節等重要節日,社會救助處都會積極謀劃、充分協調,提前將低保金、特困供養金全部發放到位。2019年5月,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持續攀升,社會救助處報請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指導各地及時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群體足額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共計18.06億元,惠及困難群眾5200萬余人次。

為了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社會救助處全體成員始終以工作為重,以卓越為目標,造就了一支能打硬仗、打勝仗的堅強集體。2016年,榮獲云南省政府授予的“云南省社會救助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19年,榮獲國務院授予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2021年,榮獲省委、省政府授予的“云南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2016年以來,社會救助處先后有5人獲得了省級及以上的榮譽表彰。

“成績代表過去,在新征程上我們將再接再厲!”社會救助處處長張志雄說。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