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伍 欣
“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社會組織、養老服務、婚姻家庭服務等領域潛力大。”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簡稱全國臺聯)副會長、江蘇省臺灣同胞聯誼會(簡稱江蘇省臺聯)會長鄒振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兩岸一家親,海峽兩岸在社會組織發展、養老服務、生態保護、公益慈善、志愿服務、文藝文化活動開展等多個方面,可以通過交流合作、學習借鑒來促進相互了解,增進兩岸同胞感情親情和福祉。”
社會組織作為兩岸民間交流平臺載體,充滿活力和潛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鄒振球認為,社會組織在其中能發揮出較大作用。
記者在中國社會組織政務服務平臺上查詢發現,目前大陸已有百余家在各地登記注冊的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這些協會通過服務會員、開展聯誼活動等,進一步促進了海峽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還有一些注冊登記為社會組織的臺胞臺屬聯誼會,通過廣泛聯系海內外的臺胞臺屬,增進了兩岸同胞情誼。
鄒振球介紹,以江蘇省為例,如蘇州市臺屬聯誼會、南京市臺屬聯誼會等,這些社會組織在彰顯兩岸血脈相連、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促進和平統一等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
鄒振球認為,兩岸社會組織還可以開展學習交流,促進社會融合發展。在臺灣地區,各類社區發展協會在推進社區居民參與基層治理過程中發揮作用比較突出。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臺灣地區推進成立社區發展協會,并提出了“社區營造”計劃。目前,大陸也有一些地方在借鑒“社區營造”做法,推進社區治理實踐。
兩岸養老服務交流合作發展空間大
鄒振球認為,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兩岸在養老服務方面也有很多可以交流合作的地方,發展空間較大。
據了解,臺灣地區從1993年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經過20多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相對穩定的“長照制度”,即長期照護制度。1998年,臺灣地區提出“老人長期照護三年計劃”;2000年實施“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劃”;2007年,又推出了“長期照顧十年計劃”;2017年開始實施新的“長期照顧十年計劃”,即“長照2.0”。臺灣地區的“長照制度”主要針對失能失智老人,為他們提供生活照顧、社會支持、醫護服務等,包括社區、居家、機構三種照護模式,即日間照料、居家上門服務、入住養老機構等。
“臺灣地區‘長照制度’探索比較早,養老護理專業人員資質評定、培訓等開展也比較早。目前,大陸比較缺乏專業養老護理人員,兩岸在對失能失智老人的照護等服務上可以多交流學習。”鄒振球表示。
讓婚姻家庭架起聯系兩岸血脈親情之橋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兩岸婚姻家庭交流也逐漸增加。根據鄒振球觀察,近年來,來大陸求學和生活的臺灣青年越來越多,適齡青年對婚戀需求也越來越大。
鄒振球介紹,江蘇省臺聯近年來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兩岸婚姻家庭交流活動,比如,“分享與建言——我的兩岸婚姻故事”主題聯誼活動、兩岸婚姻家庭休閑旅游產業研習班、“兩岸一家親·共建好家園”聯誼活動、“云上共賞月”兩岸單身青年交友聯誼、“愛越海峽·情融江蘇”兩岸婚姻家庭活動、“月圓兩岸·情定蘇州”兩岸婚姻家庭和蘇臺青年交友聯誼活動等。
此外,包括海峽兩岸婚姻家庭協會等兩岸婚姻家庭服務類社會組織也積極組織各類活動,為維護兩岸婚姻家庭和睦幸福、增進兩岸同胞血脈親情發揮出重要作用。
“兩岸婚姻家庭是把兩岸聯系得更緊的血脈紐帶,通過積極推進兩岸婚姻家庭服務,組織開展兩岸婚姻家庭聯誼、青年交友等活動,促進兩岸婚姻家庭和諧健康發展,增加兩岸婚姻家庭‘新二代’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認同感,讓兩岸走得更近,關系更親?!编u振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