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彥川 通訊員 胡妍華
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新人們越來越重視領證這個終生難忘的高光時刻。江西省遂川縣民政局和南昌市青云譜區民政局積極回應群眾熱切期盼,深入推進結婚登記改革創新,亮點紛呈。
精心打造,讓結婚登記有排面
遂川縣地域廣闊,有23個鄉鎮,62萬余人。偏僻的農村距離縣城上百公里,村民進城就需要兩個半小時。而草林鎮地處交通要道,輻射周邊13個鄉鎮,遂川縣民政局順勢而為,依托草林鎮國家級4A級旅游景區紅圩特色小鎮打造婚姻登記處新址。
11月19日,新的婚姻登記處一揭牌,就迎來了一對登記結婚的新人王先生和陳女士。兩位新人介紹,他們特意更改了結婚登記日期,就為了在紅圩特色小鎮的婚登處領證。“這里環境優美,特別適合拍照留念。”陳女士說。
“新的婚登處開放后,還有不少已經領了證的新人前來打卡拍照。”婚姻登記處登記員肖小梅頗為自豪地說。
在300多公里外的南昌市,青云譜區民政局以全省婚俗改革試點為契機,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打造了集婚姻登記、婚姻家庭輔導、頒證服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示范型婚姻登記處。登記大廳寬敞明亮,設有全省首家婚俗博物館、傳統中式頒證廳以及以海島風情為主題的室外西式頒證廳,充分滿足新人慶祝留念以及親友觀禮的需求。
中式頒證廳裝點的是“八大山人潑墨山水”主題畫作,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啟發新人以和為貴、互敬互愛;西式頒證廳草坪簇新,棕櫚樹挺拔,典雅浪漫。兩個頒證廳一經推出,就引得不少新人跨區前來辦理婚姻登記。
12月2日,新人胡先生和侯女士跨區前來領證。胡先生說:“在這里辦理結婚登記有一種很強的氛圍感,而且傳遞了簡潔大氣的價值觀。我們將來辦婚禮也準備從簡。”
深挖拓展,讓婚俗改革有內涵
遂川縣選擇在紅圩特色小鎮打造婚姻登記處新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草林圩場是贛中南四大古圩場之一,也是毛主席進入井岡山后創建的紅色圩場。”縣民政局辦公室工作人員郭綸云介紹,在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草林圩場為井岡山軍民提供了許多棉花、藥材、食鹽等根據地非常缺乏的物資和現金,“在這里登記結婚,對新人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紅色教育。”
現如今,紅圩特色小鎮已成為以紅色旅游為主體、地方特色產業為支撐的江西省級特色小城鎮。“我們把婚姻登記處設在這里,還希望能夠匯聚人氣,讓婚俗改革、移風易俗助力鄉村振興。”郭綸云說。
青云譜區民政局則將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繼承編等編印成冊,免費贈送給婚姻登記當事人,向新人宣傳婚姻之責、婚姻之義。同時,引導新人簽署《婚事新辦承諾書》,并在婚登處滾動播放抵制高價彩禮的動漫視頻,倡導新人自覺擯棄陳規陋習,踐行文明風尚。
在青云譜區婚登處的婚俗博物館里,律法、文化、婚俗、婚書、故事、實物、家庭各成一個板塊,生動地將“江西婚俗,因時而變”“執子之手, 家國情懷”“家風家訓,薪火相傳”等理念傳遞給新人。
集體婚禮,讓移風易俗成風尚
11月19日,遂川縣在紅圩特色小鎮舉辦了以“要幸福,不要彩禮”為主題的中式集體婚禮,倡導抵制高價彩禮,弘揚文明新風。新郎張先生攜手新娘參加了這場集體婚禮。“把婚姻登記處設在革命舊址紅色圩場、鄉村振興特色小鎮,讓我們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這樣的集體婚禮意義非凡,讓我們終生難忘。”張先生說。
據悉,此次集體婚禮還開設了網絡直播,在1個多小時的時間里觀看量達7300多人次。
在“520”“七夕”等婚姻登記高峰,青云譜區民政局則聯合區文明辦、團區委等單位舉行集體頒證儀式,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道德模范等為新人頒發結婚證,弘揚風雨同舟、責任共擔、互敬互愛的婚姻理念。
今年10月,青云譜區民政局就聯合區文明辦、區婦聯等單位舉辦了一場集體頒證暨婚俗改革主題實踐活動。“我們自愿結為夫妻!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共同肩負起婚姻賦予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上孝父母、下教子女,互敬互愛、互信互勉,互諒互讓、相濡以沫……”活動當天,六對新人一同宣讀結婚誓詞和《婚俗改革倡議書》,區領導為新人頒證。同時,江西省婚姻家庭協會副會長黃文琴還結合身邊人、身邊事,為新人們作了題為“傳承良好家風家訓——新婚家庭經營之道”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