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雨點 通訊員 唐明平 任 雯
“以前吃完晚飯,全家人看會兒電視就睡覺了,基本沒有娛樂活動。現在不一樣了,村里建起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我們可以到那里看書、下棋,生活過得越來越有滋味了。”談及村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大通鎮永興村的盧大媽不停地夸贊,“實踐站里每月開展不同的主題活動,能滿足我們全家人的娛樂需求,必須點個贊!”
在永興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整齊的書架下,村民和學生安靜地閱讀;手工編織坊里,三五名村民交流著編織技藝;舞蹈室內,婦女們隨著音樂歡快起舞;書畫室內,書法愛好者揮毫潑墨,向上向善、文明和諧的氛圍十分濃厚。
為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近年來,在嘉陵區民政局的支持下,永興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進專業社會組織,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與“五社聯動”機制有機結合,深化陣地建設,壯大志愿服務力量,有力助推鄉風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黨建引領 完善“五社聯動”
為提升社區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水平,永興村結合轄區特色和需求,通過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形式,引進嘉陵區鳶尾花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項目化運行推動社區、社會組織、社工、社區志愿者、社會資源五方主體聯動協作,協商制定了多方主體溝通協作、服務對接反饋、項目服務評估等機制,強化了社區專業服務保障力量。同時,組織發動10名黨員、10名小學教師、10名村組能人等成為志愿服務隊主力,鼓勵大家充分發揮帶頭引領作用,實實在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如不定期入戶走訪轄區困難家庭,針對轄區內養老機構、日間照料中心、居家養老等老人開展助潔、助醫和琴棋書畫等不同主題活動,不斷豐富老年人生活。強化兒童關愛保護服務,舉辦兒童關愛活動專場16場次,為孩子們送上學習用具,溫暖他們的內心。開展社區治理社會工作服務,舉辦社區環境治理等多樣化活動14次,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更多村民參與志愿服務,讓“人人爭做志愿者,人人成為受益者”觀念深入人心,努力營造團結互助、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
夯實陣地建設 聯動多元慈善
為有效激活轄區志愿服務隊伍活力和整合陣地資源,永興村盤活現有公共服務場所,將村黨群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心理服務站等場所全部納入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空間陣地矩陣化。同時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緊鄰小學學校的地理優勢,打造陽光兒童樂園、國學課堂等活動區,切實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參與感,將文明實踐活動做得有生氣、接地氣、聚人氣。
為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精準化和持續化,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不斷匯聚更多慈善力量參與志愿服務。如聯動嘉陵區紀委監委、區人民法院、區婦聯、移動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廣泛開展“助力微心愿”“就業保民安”“健康惠永興”“志愿暖民心”等志愿服務,共同舉辦“除草行動”“搬運行動”“春風送崗”“女性編織技能培訓”等主題活動,為永興村困境兒童圓夢“微心愿”40個,送去書包、水杯、大米、乒乓球拍等價值5萬元的愛心物資。
整合志愿資源 做強品牌服務
“如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已經成為廣大干部群眾學習理論政策、豐富文化生活、開展志愿服務的重要場所。在鳶尾花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專業社工的組織下,我們現在有4支志愿服務隊在為全體村民提供志愿服務。”永興村黨支部書記何宗斌說。
為緊貼村民需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整合志愿服務資源,推行“點單式”志愿服務,堅持群眾點什么、志愿服務就送什么,逐步實現供需精準對接。并通過招募30名轄區村民,組建“愛老”“護童”“助殘”“環保”“巾幗媽媽”5類志愿服務團隊,為“一老一小”、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及普通群眾提供貼心、暖心、愛心服務,開展了“點亮微心愿”“美麗院落”“有暖有愛 助殘關愛”等品牌服務活動,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此外,實踐站以主題宣傳為抓手,利用民居墻壁打造黨建文化墻和鄉村美景主題墻繪,加強黨建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的同時,也將鄉村美景墻繪和村內人居環境治理相結合,提升了村莊居住環境,助力村民精神文化建設。
在社會組織和專業社工的合力推進下,截至目前,實踐站共開展文化下鄉、健康義診、農技培訓、女性編織技能培訓、就業政策宣傳、疫情防控宣傳、環境治理志愿服務等社區主題活動110余次,兒童陪伴關懷200人次,服務轄區居民2萬余人次,有效滿足了村民的不同需求,強化了村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提升了生活幸福指數。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整合資源,創新活動方式,努力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成為學習傳播科學理論的大眾平臺、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培養時代新人和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家園、開展特色志愿服務的廣闊舞臺。”何宗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