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江津區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 辜文倫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近年來,重慶市江津區圍繞“努力打造具有江津特色的養老服務樣板”工作目標,積極探索養老服務發展的“四新模式”,不斷夯實養老兜底保障功能,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完善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網絡,推動養老服務實現高質量發展。
統籌全方位規劃
打造政策保障新高度
江津區委、區政府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出臺區民政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圍繞設施規劃建設、運營服務、人才保障、綜合監管等內容,實施住宅小區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提升轉型、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及適老化改造、智慧養老平臺建設等工程。陸續出臺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和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實施方案等涉老惠老文件,基本構建了養老服務“1+X”政策體系框架,為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時,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全區高質量發展、優化營商環境以及民生實事考核指標體系。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每年公開完成時間表、任務單、責任人,實行臺賬管理,接受社會監督。嚴格月調度、季觀摩、年考核,推動養老服務工作高效落地落實落細。
提升全區域品質
鍛造穩進提質新優勢
江津區開展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投資4000余萬元,統籌建設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30個、村(社區)養老服務站點近200個,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社會化養老服務,形成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推廣“時間銀行”“積分養老”制度,積極開展鄰里互助養老,兜牢留守老人養老服務底線。累計投入2000余萬元,逐步改造全區30余家農村敬老院,推進敬老院提升改造。同時,積極利用財政、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通過閑置國有資產低償租賃的方式,吸引社會力量大力投入養老服務業,并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積極推行公辦養老機構公建民營改革。截至2022年年底,全區共有獨立養老服務設施311個,各類養老服務床位近1萬張,基本形成“村(社區)養老服務站點遍地開花、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全面覆蓋、社會養老服務機構活力十足”的居家社區機構協調發展格局。
推動全領域創新
塑造制勝未來新活力
江津區以“帥鄉幸福食堂”建設為抓手,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一對一”送餐便民服務。全區已建成“帥鄉幸福食堂”10余個,日均就餐2000余人次,開展活動300余場。同時,發展醫中有養、養中有醫、醫養合作、醫養一體、兩院一體、居家巡診等多種醫養結合模式,所有養老機構均與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協議合作。目前,全區醫養結合機構20余家,10余家醫療機構開設養老床位500余張。為解決認知障礙老人養老難題,江津區還專門出臺了認知障礙老人照料床位試點建設方案,投入15萬元建設30張認知障礙老人照料試點床位,明確居室、活動室設置要求以及運營照料管理規范,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服務。
強化全要素服務
營造安心發展新環境
江津區制訂《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 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建立健全分組常態化檢查制度,組織開展燃氣安全、消防安全、打擊整治養老詐騙等多項工作,對問題實行清單式管理,切實把各項監管服務落到實處,推動全區養老服務標準化,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機構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五位一體”發展格局。為規范運營管理,江津區探索農村養老服務互助點運營補貼、養老服務機構星級評定補貼制度。利用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基金,建立健全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獎勵機制,引導規范發展,推動養老服務業“從無到有”向“從有到優”的階段性轉變。
2022年,江津區民政局組建5支志愿服務隊,深入全區近100家養老機構開展“五心助養”行動,通過熱心服務機構、耐心宣講政策、愛心服務老人、誠心對待家屬、細心落實責任等方式,協調解決養老機構封閉管理期間就醫、物資配送等各類問題200余個,為各養老機構配送防護服、核酸試管、牛奶、方便面、抗原試劑等物資,價值超過100萬元。
下一步,江津區將持續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突出地方特色,打響“帥鄉康養”品牌,完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持續開展養老服務安全監管、智慧賦能、質量提升等項目,助推養老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推動新時代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