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柳 旭
“弘揚誠信文化,健全誠信建設長效機制”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提出的具體要求。
作為孔子的誕生地、儒家文化的發(fā)源地,山東省曲阜市的誠信文化底蘊深厚。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曲阜考察時強調,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guī)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近年來,曲阜市圍繞弘揚優(yōu)秀儒家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探索建立社會救助誠信體系,把“信”文化與“信”救助有機結合,打造“儒鄉(xiāng)曲阜·誠信救助”品牌,全市逐步形成社會救助人人講誠信、處處講信用的良好局面。
一張退出低保申請書的背后
2020年8月25日上午,在曲阜市姚村鎮(zhèn)為民服務中心,鎮(zhèn)民政辦主任張學民正忙著整理資料,張家村黨支部書記豐艷領著村里的低保對象張濤(化名)來找他。
“你看看這個。”豐艷把一張對折的A4紙遞過來。張學民展開一看,標題是“申請書”三個大字,落款是張濤的簽字,他申請退出低保,還按了紅手印。
張濤年幼喪母,父親不具備勞動能力,日常生活全靠叔祖父照顧。2015年,民政部門將這家人納入低保,讓他們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2020年,張濤大學畢業(yè)后參加工作,有了收入,隨即申請退出低保。“感謝國家的政策幫我們渡過難關,現在我已能掙錢養(yǎng)家、自食其力,應該把低保發(fā)給更需要的人。”張濤在申請書中寫道。
“我在鎮(zhèn)民政辦工作5年了,張濤是第一個主動申請退出低保的。”2月10日上午,在張學民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張濤家。
“我剛從江蘇回來,馬上要去山西,中午就走。”在向記者介紹自己的工作時,張濤的眼神中透著堅定,語調沉穩(wěn)自信。張濤從事的是礦山設備銷售,平時經常在外面跑,兩三個月才能回家休息幾天,工作雖然辛苦,但每月能有七八千元收入,這讓他心里很踏實。“第一個月的工資拿到手后,我給家里的兩位長輩每人買了一身衣服、一雙皮鞋。”張濤自豪地說。
“當時,在張濤提出退保申請后,我們進行了入戶走訪,在確認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后,幫他們辦理了相關手續(xù)。”張學民告訴記者,2020年9月,曲阜市民政局對包括張濤在內的4名主動申請退出低保的村民進行了表彰,希望用他們辛勤勞動、誠實守信的故事鼓勵和帶動更多的人。
將誠信文化融入社會救助
“申請退出低保的,由村委會報給民政部門,該核對的核對,該公示的公示,按正規(guī)程序退出。”2月10日上午9點,在姚村鎮(zhèn)保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每月一次的“誠信講堂”開始了。臺上,村黨支部書記張憲奇結合實例講解社會救助政策,宣傳誠信理念;臺下,村民們聽得非常專注。
講堂結束后,張憲奇攙扶著79歲的孔大爺走到臺前,張學民為其送上了榮譽證書。“如今,土地流轉每畝有900元,家里5畝地的收入再加上孩子們的贍養(yǎng)費,足夠我們老兩口用了,不用再吃低保了。”孔大爺說。
“從2020年起,我們就嘗試將誠信文化融入社會救助工作中,并持續(xù)打造‘儒鄉(xiāng)曲阜·誠信救助’品牌。”曲阜市民政局副局長孔維健告訴記者,為了讓誠信救助的理念深入人心,全市設計了統一的“信·救助”標識,每個村都開設了“誠信講堂”,不少村還成立了志愿服務隊,在入戶走訪中宣傳救助政策、弘揚誠信文化,各鎮(zhèn)(街)不定期對主動申請退出低保、如實告知家庭情況的救助對象進行表彰。
除了加大宣傳引導力度,曲阜市還在社會救助申辦流程中引入了誠信機制。
“我們會讓申請人簽訂社會救助誠信告知書,與其他各項申請材料一并存檔。”在保安村黨群服務中心,張學民一邊說一邊遞給記者一張淡綠色的卡片,“這是民政局統一制作的溫馨提示卡。”
接過提示卡,記者看到,卡片正面印有保證信息真實性、配合家庭經濟狀況調查等幾點提示。“對于已獲得社會救助的對象,我們都會發(fā)放這張?zhí)崾究ǎぷ魅藛T會一字一句讀給對方聽,倡導救助對象在家庭狀況好轉時主動告知我們,并積極主動配合動態(tài)管理。”張學民表示,這些舉措都讓誠信與社會救助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以誠信救助促精準兜底
小雪街道武家村村民武大爺和老伴兒都70多歲了,唯一的兒子去年因交通事故身亡,孫子還在上大學,未來的日子讓他們犯了愁。老兩口原本打算申請低保,村里來了解情況時,他們沒有絲毫隱瞞,如實說出了家里的情況,以及經事故雙方協商拿到賠償金的事,導致不符合申請低保的條件。
“有么說么唄!就為這個,村里還表揚了俺們。”武大爺的老伴兒告訴記者。
“誠信救助不僅指救助對象生活改善后主動退出低保,還包括申請時如實申報、不隱瞞家庭經濟狀況。”武家村黨支部書記武波說。
“運用大數據進行動態(tài)比對分析,能夠核查出一部分不符合低保條件的家庭。”孔維健表示,但與主動申請退出相比,大數據核查不僅有一定的滯后性,也容易因被動退出而引發(fā)矛盾,“如果一家兩口人都享受低保,一年的低保金大概相當于10畝地的純收入,再加上醫(yī)療等方面的優(yōu)惠政策,對于并不富裕的村民來說還是相當可觀的,這就導致了一些人對低保產生了依賴性,即便已經不符合條件也不愿主動退出。”
為此,在推進誠信救助過程中,曲阜市以市社會救助中心、市誠信體系建設辦公室、濟寧和曲阜兩級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為管理中樞,把救助對象納入征信管理。同時,出臺《曲阜市社會救助誠信告知和守信激勵失信懲戒辦法》等文件,以誠信救助促進精準救助、精準兜底。
記者了解到,推行誠信救助制度以來,曲阜全市已有259戶486人主動申請退出低保救助。此外,山東全省目前已有92個縣(市、區(qū))出臺了誠信救助方面的政策文件,有5.7萬余人在申請社會救助時簽訂了誠信承諾書,應保盡保、進退有序的社會救助工作局面進一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