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彥川 通訊員 吳藝林
為確保困難群眾溫暖過節、安全過冬,福建省民政廳在元旦前印發關于做好元旦春節期間困難群眾保障有關工作的通知,指導全省各地民政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用好多項政策,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強化救助幫扶。全省各地聞令而行,開展了緊鑼密鼓的扎實行動。
強化組織領導 保障救助效果
福建省民政廳要求各地民政部門把做好元旦春節期間和疫情防控新階段困難群眾兜底保障作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樹牢底線思維,完善工作措施。
2022年12月26日,廳黨組研究決定,結合干部掛包聯系基層機制,每位廳級干部掛鉤1—2個設區市,每位處級、科級干部分別聯系1個縣(市、區),在春節前走訪慰問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眾和民政服務機構,并要求為困難群眾發放不少于500元的慰問金,為機構發放不少于3000元的慰問金。
在省民政廳統籌下,各地層層壓實工作責任,確保提前足額將當月的低保、特困供養、價格臨時補貼等各類救助金發放至困難群眾個人賬戶;對因疫情影響導致家庭人均收入下降的低保對象,適當提高補助水平。截至目前,各地已將1月的各類救助金足額發放到困難群眾手中。
各地還積極開展走訪慰問,為困難群眾送去關愛。福州市在春節前為全市困難群眾逐一發放了800元過節費。廈門市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和“精準雙報到”有效做法,發動全市處級以上黨員干部和3900多個黨組織,對1.17萬余名困難群眾集中走訪,并按照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每人800元、低保邊緣家庭每戶1500元的標準為全市2.2萬名困難群眾發放元旦春節慰問金約1917萬元。2023年元旦以來,莆田市民政部門已累計走訪慰問特殊困難群眾1萬余人次,發放慰問金521萬元。漳浦縣在2022年70萬元的基礎上,增加縣級財政慰問預算10萬元。
強化主動發現 消除短板盲區
福建省民政廳要求各地組織動員基層干部、社會救助協理員、社會工作者等,通過上門、打電話、發微信等方式巡訪探訪,及時了解困難群眾和受疫情影響人員生活狀況,加大主動發現力度,確保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加強與鄉村振興、醫保、殘聯、信訪等部門數據的交叉比對,分析并篩查出基本生活有潛在風險的對象,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相應的救助幫扶范圍。進一步暢通社會救助熱線等求助渠道,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組織基層力量走訪了解失能半失能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的生活情況,落實好“一對一”照料責任人制度,確?!捌饺沼腥苏疹?、生病有人看護”。
截至目前,廈門市民政部門已排查1.38萬人,并對排查到的370多名困難群眾給予了相應救助。龍巖市永定區民政局聯合永定工業園區管委會對園區企業務工人員進行摸底排查,對排查出來的家庭生活較困難的12戶外來務工人員進行了走訪慰問。連城縣結合“大愛龍巖·福蓮冠豸”主題活動,開展了困難群眾“月探訪”工作。南平市建陽區民政局指導和支持當地社工站、村(居)委會、志愿者和“愛心媽媽”等,為轄區空巢、孤寡、高齡等特殊困難老人、留守和困境兒童送去棉衣、棉被、手套、暖手寶等防寒物資,并為孩子們提供學業輔導、親情陪伴、自護教育等服務。莆田市在“兩節”期間,由政府出資240萬元,為全市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購買了小額保險,保費為每人每年40元,最高賠付金額為3萬元,為社會救助加上了“雙保險”。
強化急難救助 解決燃眉之急
福建省民政廳要求,對因疫情導致基本生活出現暫時性困難的群眾及時給予臨時救助,對情況緊急的實施“先行救助”;取消戶籍地限制,由急難發生地鄉鎮或縣級民政部門按急難類型實施臨時救助;密切關注物價波動情況,以便及時啟動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充分發揮縣級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作用,采取“一事一議”方式協調解決元旦春節期間困難群眾急難個案問題。
針對上述要求,福州市提前下撥了鄉鎮臨時救助備用金,并要求簡化救助手續,在春節期間對低保、特困等服務對象及時開展救助。春節前,福州市還為鼓樓區、臺江區、倉山區、晉安區、馬尾區困難群眾每人發放了500元節日價格補貼。詔安縣提前加倍撥付了鄉鎮臨時救助備用金。在廈門市,鄉鎮(街道)將臨時救助金足額納入財政預算,遇到特殊情況還可以馬上據實追加預算。
各地民政部門還積極引導專業社會組織、社工機構、慈善組織和志愿服務組織等發揮自身優勢,對接基層需求,配合做好困難群眾的應急物資、捐贈物資發放和關愛幫扶等。
莆田市各級民政部門發動干部職工、社會工作者、社區工作者、網格員,為1.4萬名重點民政保障對象發放了防疫“健康包”。在派送過程中,工作人員還詳細講解了相關藥品和試劑的服用方法和使用方法。寧德市民政局為全市養老機構在院服務對象發放了價值50余萬元的中藥湯劑。泉州市豐澤區豐澤街道豐澤社區組織志愿者走訪慰問了黨齡60年以上的老黨員;把網格內醫護黨員的聯系方式告知居民,以便他們隨時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