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馮 佳
除夕是萬家團圓的時刻,家家戶戶回家過年,而北京市豐臺區玉泉營街道草橋欣園社區的社區工作者卻忙著往空巢、孤寡老人家里跑,為他們送上年夜飯。
1月21日15點30分,社區服務站四個辦事窗口工作人員全部在崗,還有十多名身穿藍馬甲的志愿者也參與進來,備好牛奶、干果、水果、食用油等慰問品,待給老人送年夜飯時一道送去。這是草橋欣園社區一直堅持的傳統。
醫院里的年夜飯
“這是社區為我準備的暖心年夜飯,讓我身在醫院,心和社區在一起。”生病住院的王阿姨很自豪地跟護士介紹:“我是孤寡老人,無依無靠,過年了,不想吃醫院的套餐,本想自己訂一份年夜飯,沒想到社區把飯送到了醫院。”
王阿姨的年夜飯是社區黨員志愿者辦的愛心企業做的,有六個菜一份水餃,養生山藥小炒、佛跳墻、老酒紅燒肉、清炒蝦仁、醬牛肉、桂花奶酪膏。
“幫我拍個照吧,我要發給社區工作人員和朋友圈,讓社區關愛老人的正能量能夠及時記錄和傳播。”王阿姨拿著年夜飯跟護士說。不一會兒,王阿姨開心地在護士站、在病床邊的年夜飯照片就傳到了社區黨委副書記郇志松微信中和王阿姨的親朋好友手機上。王阿姨說:“社區和志愿者一直幫助我,時時刻刻為我著想,每次看到社區辦公樓時,我就有很強的安全感!”
草橋欣園社區“牽手桑榆”黨員助老志愿服務隊志愿者楊艷,是轄區南國水鄉生態美食廣場的負責人,她說:“每年中秋節、重陽節、年夜飯,我都向社區申請到我店里免費開展活動。以前年三十是社區工作人員和老人到店里看看節目吃頓團圓飯,這兩年考慮到防疫要求,我們都是做好飯,由社區工作人員送到老人家里。今年小年后我就跟廚師長商量菜單,前后改了四五次,就是為了讓老人吃好,能體會到節日氣氛,感受到大家的關愛。”
暖心的春節互拜禮
17點,南國水鄉美食廣場的工作人員將年夜飯送到草橋欣園社區,15位社區工作人員也準備好了牛奶、干果、水果、食用油。拿上年夜飯,他們3人一組,前往5位空巢、孤寡老人家。
草橋欣園社區現有工作人員32人,除夕分兩班工作,白班9點—16點,晚班16點—23點。“送年夜飯的工作人員至少有一人是老人的結對幫扶者。”草橋欣園社區居委會主任郭艷艷說。
郇志松和郭艷艷小組給空巢老人鄧瑞芳夫婦送去了年夜飯,老人的女兒長期在國外。鄧阿姨開門迎接社區工作者進門后,一邊說著新年快樂,一邊拿起早就準備好的巧克力:“太感謝孩子們來看望我們了,咱們相互祝福,一人一塊巧克力。”
5個送餐小組都受到了老人的熱烈歡迎。工作人員關虹旭說:“我們看到王阿姨的侄子帶著孩子來看她,還拉著我們聊了會兒天。”潘策說:“左阿姨留我們喝茶,說外面冷,暖和暖和。”
關愛老人成為社區風尚
“志愿服務群里已經開始送祝福了,趕緊發吧。”“咱們21點開始巡邏。”18點,送年夜飯的社區工作者回到了社區,又你一言我一語安排新一輪工作。
“牽手桑榆”志愿服務微信交流群成員由草橋欣園社區“牽手桑榆”黨員助老志愿服務隊組成,有志愿者123人,其中老年志愿者103人,社區工作者也參與其中。社區有什么活動安排、需要志愿者提供哪些服務、誰家遇到困難等,都在群里發布。
一年四季,草橋欣園社區的居民常會看到一群老年人因志愿服務而忙碌的身影。春天,他們推著行動不便的老人暢游世界花卉大觀園;夏天,他們為幫扶對象送去社區種植的有機玉米;秋天,他們一起過中秋節和重陽節;冬天,他們為幫扶對象送去有機大白菜。
低齡老人關愛高齡老人,健康老人關愛行動不便老人,老年志愿者的兒女孫輩也參與進來,關愛老人的風尚溫暖著整個社區。郇志松表示:“草橋欣園社區原來是城鄉接合部,后來轉成城市社區,依托原集體產業和轄區企事業單位優勢,發掘資源服務社區居民,努力營造一個有愛、共享、互助的文明幸福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