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救在身邊,暖在心窩

時間:2023-01-06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雷 耀

“真沒想到,你們還記掛著我,送來了米、面、油,還有嶄新的保暖衣、棉衣、棉被,又能過個暖暖的新年了。”元旦前夕,家住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沁河鎮李家莊村的特困人員李大爺收到民政干部送上門的慰問品后激動地說。據悉,沁源縣民政局在元旦前后對全縣社會救助對象中的重殘人員、特困人員等共計2727人進行走訪慰問,按每人1000元的標準發放慰問品,確保他們過個溫暖的節日。

“節日期間走訪慰問困難群眾,既是落實民政部、省民政廳相關政策的一項具體舉措,也是民政部門關愛困難群眾的形式之一。”長治市民政局局長段志崗告訴記者,“近年來,長治市結合工作實際,不斷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讓社會救助申請簡化、審批提速、幫扶多元,把暖心的救助送到困難群眾的心窩窩上。”

核對提速,范圍擴展

社會救助審批快

“當月申請,當月就領到了低保金,這下可減輕了我家的生活壓力。”家住長治市潞州區黃碾鎮長鋼社區的李某看著到賬的低保金高興地說,“現在申請救助,批復真的是太快了。”

李某和妻子都是企業下崗職工。2022年2月,李某查出患急性重癥胰腺炎,住院治療長達8個多月,除居民保險和醫療救助外,個人住院自付費用高達40萬余元。10月出院后,李某每月仍需1500元的醫藥支出。巨大的看病花費,讓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當月,李某試著向黃碾鎮提出了救助申請。接到李某的申請后,鎮民政助理員第一時間開展了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通過在線數據共享核查,李某在月底前就被納入了低保范圍,當月就領到了低保金。民政部門考慮到李某家的醫療支出較大,2022年12月底還發放了3萬元的臨時救助金。

長治市民政局副局長張延節告訴記者:“從2018年我們就運行了市級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但由于當時部門協調難度大,核對內容僅有不動產、公積金兩項。從2022年5月起,我們努力打通信息數據共享的堵點,將市級核查系統直接接入市政府信息中心市級政務大數據平臺,與公積金、不動產、衛健、公安、市場監管、行政審批等6個部門的14個服務接口對接,實現數據共享。目前,市級核對系統已與省級核對系統實現對接,并完成本地化改造。如今,除能通過省級核對系統核查8項內容外,市級也由原來的2項增加到15項。核對報告結果返回時間也由20天左右縮短到3天以內,極大地提高了核查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記者了解到,市級核對系統改造完成后,核對范圍也由之前的城鄉低保對象擴展到城鄉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低保邊緣家庭以及住房、教育等專項救助對象,核對人數和數據量由每年約15萬人次、核對數據量近50萬次增加到每年30萬人次、核對數據量200萬余次。

主動救助,在線審批

社會救助申請便捷

55歲的郝某家住武鄉縣豐州鎮馬牧村,在村務農,農閑時靠打零工為生。全家四口人,系鄉村振興突發嚴重困難戶。兩個女兒都是在校大學生。2022年2月,郝某的妻子因患重病住院治療,出院后仍需門診治療,除醫保報銷外自費部分有13萬余元。當年10月,豐州鎮民政辦工作人員在走訪摸排中發現,郝某家符合申請低保及臨時救助的條件。豐州鎮及時啟動主動發現機制,宣講救助政策并受理其救助申請,不久就將其家庭納入農村低保保障范圍。縣民政局還先給予其1萬元的臨時救助。

上門摸排、主動救助……近年來,長治市各級民政主動作為,讓困難群眾申請救助更加方便。而優化救助流程,在線審核確認,讓救助更加高效。長治市在潞州區、沁源縣實現社會救助線上審核確認工作的基礎上,于2022年依托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統,在全市各縣區全面推行社會救助線上審核確認。

市民政局社會救助科科長楊耀南告訴記者:“線上社會救助審核確認全面推行后,既轉變了工作方式,也提升了工作效果。現在,紙質資料審閱轉變為電子資料審核,低保、特困審批資料全部實現電子資料存檔,所有數據全部從低保系統導出,取消了申報救助時需提供的一系列證明材料,極大地方便了困難群眾。”

潞州區老頂山街道大天橋村44歲的牛某,患有肢體二級殘疾,生活不能自理,之前享受低保多年。新出臺的《長治市特困人員認定實施辦法》明確規定,將納入特困殘疾等級條件由肢體一級放寬至二級。潞州區在摸排中發現牛某符合新政策的規定,于2022年8月將他納入特困供養救助范圍。

“去年5月,我們結合實際,先后印發《長治市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審核確認實施辦法》和《長治市特困人員認定實施辦法》,全面規范了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認定、審核及確認程序。”張延節告訴記者,“同時,我們還注重做好與相關制度的銜接工作,將生活無著的社區矯正人員納入單人戶申報范圍,將鄉村振興部門認定的未解除風險的三類戶列入豁免贍(撫)養費范圍;建立剛性支出測算體系,明確因殘、因病、因學剛性支出及就業成本標準;建立積分評估等輔助認定指標,便于簡化基層認定程序。”

協同發力,精準幫扶

社會救助形式多

平順縣龍溪鎮東彰村的趙某一家系脫貧戶,因趙某患大病喪失勞動能力,造成家庭生活困難。縣民政局得知情況后快速響應,提請平順縣防返貧監測聯席會議研究開展精準幫扶,縣鄉村振興局將其識別為監測戶,縣醫保局為其辦理了醫療救助,縣民政局及時將相關信息反饋給龍溪鎮政府,要求快速展開調查、落實社會救助政策,于2022年9月將一家三口納入農村低保,切實保障了其家庭基本生活。

近年來,長治市各縣區廣泛發揮聯席會議作用,協調整合多部門力量,精準為困難群眾提供全方位的救助保障,努力構建大救助格局。

為進一步發揮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的補充作用,2022年4月,長治市民政局印發《關于動員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百社助千戶”救助幫扶活動實施方案》,要求各社會組織發揮自身優勢,為困難群眾提供關愛服務。自活動開展以來,市、縣(區)兩級民政部門共動員259家社會組織開展“一對一”“一對多”結對幫扶,共結對幫扶1005戶,捐贈物資4636件、價值54.9萬元,開展志愿服務3315人次。

除了發放救助物資、提供關愛服務,長治市民政局還會同鄉村振興部門,圍繞脫貧人口就業與特困群體解困,通過開發公益崗位,增強困難群眾“造血”能力。利用村集體收益,設立保潔員、防疫員、秸稈禁燒監督員等崗位,安置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脫貧戶、監測戶就近就地就業;開發河道巡護員、護路員、護林防火員、防疫消殺員等崗位,安置低保、特困、脫貧、邊緣易致貧人口中的弱勞力、半勞力。截至目前,全市通過公益性崗位共安置困難群眾3.6萬余人。

“為調動基層社會救助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更好地滿足困難群眾日益增長的救助服務需求,日前,市級出臺《關于建立長治市社會救助工作容錯免責機制的意見》,明確了10種容錯免責情形。”段志崗表示,“此舉將進一步激勵基層社會救助工作人員放下包袱、勇于擔當、創新干事,更好地為困難群眾提供及時、高效、精準的多元化救助服務,讓他們在最需要的時候都能感受到民政的溫暖。”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