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陳 華 通訊員 李慧方)1月6日—7日,中國共產黨北京市軍隊離休退休干部安置事務中心委員會召開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大會主題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退役軍人工作重要論述、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聚焦聚力建設新時代首善軍休,奮力譜寫首都軍休工作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會議聽取和審查中國共產黨北京市軍隊離休退休干部安置事務中心委員會工作報告,審查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選舉產生第一屆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北京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苗立峰出席大會并講話。局黨組成員、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林革作報告。
苗立峰代表局黨組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他指出,近年來,北京軍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看北京首先要從政治上看”的要求,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模范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北京軍休系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始終堅持服從服務大局,圓滿完成軍休人員接收安置任務,不斷提升軍休服務管理水平,全面落實軍休人員“兩個待遇”,軍休人員幸福指數持續提升,贏得軍地各方充分肯定;始終堅持首善標準,注重發揮軍休人員“四個優勢”,積極打造“紅色基因·薪火相傳”黨建品牌,深入推進軍休文化建設,激勵引導廣大軍休人員站位新時代、綻放新風采、展現新作為;始終堅持夯實基層基礎,深入推進法治軍休、平安軍休建設,統籌抓牢疫情防控,確保了首都軍休系統安全、穩定、和諧;始終堅持從嚴管黨治黨,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基層黨建質量明顯提升,隊伍建設不斷加強,作風建設向上向好,為首都軍休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和可靠政治保證。
苗立峰強調,前不久閉幕的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二十大報告專門提到“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站在新起點、面對新形勢,首都軍休系統要切實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奮力建設新時代首善軍休,不斷開創首都軍休工作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第一,要強化政治統領,堅定走好踐行“兩個維護”的第一方陣;第二,要堅持首善標準,努力當好全國軍休的排頭兵;第三,要加強黨的領導,持之以恒把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
林革總結回顧了過去七年工作。他指出,過去七年,是首都軍休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七年。表現在:黨的建設得到新加強——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牢記“看北京首先要從政治上看”要求,牢牢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推動上級決策部署不折不扣一貫到底。服務管理取得新成效——始終聚焦主責主業,堅決落實中央關于軍休干部移交安置的決策部署,實現了只要部隊交得出、北京就能接得住、保障好,受到軍地主管部門充分肯定;彰顯榮譽尊崇,每年選派軍休干部代表參加中央在京舉辦的相關重大政治活動,并緊盯焦點難點堵點,解決了一系列重點問題。發揮軍休優勢展現新作為——大力打造“紅色基因·薪火相傳”黨建品牌,建成北京軍休紅色基因傳承教育基地,成立軍休干部“紅色基因”宣講團,宣講紅色故事,賡續紅色血脈;強力推進軍休文化建設,組織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暨長征勝利80周年、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黨100周年、建軍95周年等系列活動。強基固本實現新提升——制定并實施“十三五”首都軍休事業發展規劃,細化“十四五”時期軍休工作安排,組織開展三輪軍休服務管理機構星級評定,建成使用“智慧軍休”系統,深入推進法治軍休建設,簽訂并落實《京津冀軍休事業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四方責任”,確保了首都軍休系統安全、穩定、和諧。
針對未來五年,林革表示,北京軍休將深入實施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助力實施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三步走”戰略,全面實現首善建設更加聚焦、政治統領更加有力、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制度機制更加健全、服務供給更加充分、業務能力更加過硬、管黨治黨更加嚴格的奮斗目標。
延 伸 閱 讀
■七年來,北京軍休成績滿滿、亮點頻現
◆共有16個黨組織、79人次黨員受到局級以上表彰
◆累計引進社會化服務項目300多項,全市95%以上的軍休小區實現物業服務社會化管理
◆為1549名軍休人員頒發“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為22627名軍休人員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2名軍休干部被表彰為“全國模范退役軍人”
◆3名軍休干部獲評“全國最美退役軍人”
◆27名軍休干部和3個軍休所、4名工作人員獲評全國先進
◆選樹60名“北京軍休榜樣”
■展望未來,北京軍休以創新理念和務實舉措,圍繞以下著力點不斷提升服務對象滿意度,讓軍休人員的獲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推進“開門辦所、融入社會、資源共享、購買服務”軍休服務新模式,積極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服務管理機構為支撐、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供給、共建共享服務保障新格局
●建立普惠和優待疊加共享服務機制
●積極響應軍休干部服務期盼,統籌推進軍休老年大學建設
●加強療養、醫保、養老等個性化、多元化、專業化服務供給
●推進“互聯網+軍休服務”,持續推廣運用網絡“軍休所”,讓“數據多跑路、服務對象少跑腿”
●聚力配套服務保障設施,實施軍休小區綜合整治工程,改善軍休服務設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