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謹 榮香紅
山東省濟寧市堅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連續17年在每年1月5日和7月5日開展村務公開“民主日”活動。全市4048個行政村都在這一天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村“兩委”向28萬名村民代表匯報工作情況,村會計逐筆匯報財務收支,群眾有意見現場提、有疑問當場說,將原來“我貼你看、一貼了之”的單向公開,變為“我說你議大家評”的雙向互動交流,“面對面”的村務公開極大地保障了群眾的監督權、知情權、決策權。在2023年1月5日開展的村務公開“民主日”活動上,全市村民代表提出問題和建議3.9萬個,村“兩委”全部現場進行了答復;通過民主決策,解決群眾實際問題1.7萬個;經過民主測評,對72名村干部亮起了“黃牌”。
村務公開“民主日”活動由村務監督委員會主持,主要議程為:一是村委會主任向村民代表會議報告半年工作情況和下半年工作打算;二是村會計逐筆報告村級財務收支情況;三是村務監督委員會就村財務收支情況和村務公開情況作基本評價和說明;四是村民代表和黨員就村級事務發表意見和建議,就有關問題向村“兩委”成員提問,村“兩委”成員現場答復;五是村民代表就村“兩委”提出的有關重大村務進行表決;六是村民代表對村“兩委”成員工作情況進行民主測評,匿名投票,公開唱票、計票,當場公布測評結果。
梁山縣壽張集鎮黨委書記張呈祥表示:村黨組織是基層領導的核心,村“兩委”干部的履職能力直接關系到基層的發展,通過述職可以使村干部在這一過程中梳理自己過去一年的中心工作及重點工作,不斷分析自身不足、加深自我認識;通過民主測評,可以讓干部了解自身在群眾中的位置,對于優秀干部來說是一種展示和肯定,對于落后干部來說,則是一種激勵和學習。
堅持“知行合一,躬行實踐”,推動機關干部下基層,親歷村務公開“民主日”活動。濟寧市紀委駐村干部崔筱說:“我在任城區長溝鎮大堤頭村駐村2年,經歷了4次‘民主日’活動,參與了一次村‘兩委’干部換屆,感觸非常深刻。不管是村里舉辦活動,還是換屆這樣的大事,村民的參與度都很高,很多村民會就自己關注的問題當場提問,也會為村里今后的發展提出個人見解和建議,這個非常好。”
縣鄉兩級還把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納入村民委員會成員崗位目標責任制和履行職責評議內容,制定具體的考核獎懲辦法和評分標準。市縣兩級把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每年至少開展4次“四不兩直”村務公開暗訪檢查,對于村務公開不規范的要求其限期整改。
村務公開“民主日”活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以解決問題的實際成效贏得群眾的認可。活動結束后,各村還要召開村“兩委”聯席會議,認真分析村民代表提出的問題,研究制定加強和改進工作的具體措施。同時,要對會議形成的決議進行安排部署。民主測評不達標的,要認真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活動內容要建檔立案,并在當月村務公開日進行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
任城區長溝鎮楊胡李村村民代表薛新武在參加完村務公開“民主日”活動后說:“這次‘民主日’活動上,我代表聯戶的村民提出了重修水利和后街衛生清掃兩個建議,都得到了村‘兩委’很好的答復,這樣我回去后也能給村民一個交代。”
為進一步豐富村務公開內容,各縣(市、區)均重新修訂了《村務公開目錄》,除了將《山東省村務公開條例》要求的內容納入其中外,還結合當地實際,將村務民主協商、村民會議或者授權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的事項及其實施情況等,以及村民或者村民代表聯名要求公開的事項依法納入村務公開內容。進一步加強監督檢查,將村務公開不到位問題納入全市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問題專項整治范圍,建立問題臺賬,督導其限期整改。全面推行村務“碼上”公開,市民政局聯合農業農村、組織部門,指導各鄉鎮在公開欄張貼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陽光系統二維碼,讓群眾掃碼查看財務信息,覆蓋率達到100%。堅持試點先行、培育典型、以點帶面,對全市涌現出的村務公開典型案例進行挖掘提煉和宣傳推廣,為其他村做榜樣、當表率。
濟寧市還全面推行三本一冊模式,即實行《村(居)務公開記錄簿》《村級重大事項“四議兩公開”工作記錄簿》《城鄉社區協商工作記錄簿》寫實記錄,同時每個村因地制宜把需要群眾知曉的制度政策匯編成冊。村務公開“民主日”活動的所有材料,每個村按年度歸檔永久保存,相關情況還要通過村務公開欄、微信公眾號等形式進行公開。這是讓這一制度見實效、有公信力的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