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冉冉 通訊員 田志國
2022年12月29日,民政部會同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殘聯印發《關于開展“精康融合行動”的通知》,擬利用三年時間,提高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質量和水平,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基本康復服務,增強精神障礙患者及其家庭的獲得感、幸福感。
近年來,江蘇省南京市扎實推進省級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示范點建設,用專業化、人性化的服務輕輕叩響精神障礙患者沉睡的心靈,用真心與溫情為更多患者家庭帶來希望。
10家省級示范點 夯實精康服務基礎
小晶(化名)因被診斷為精神發育遲滯伴行為障礙,在??漆t院住院治療后長期居家,不愿意與周圍人接觸。家人將她送到玄武區佑康家園康復站(南京佑康康復指導中心)接受康復,通過專業醫護及社工對其從生活能力、家庭支持、優勢賦能三個角度實施社區精神康復服務,小晶變得開朗了許多,在康復站里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
精神障礙康復服務站是南京市提高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質量的重要體現。2021年9月,南京市民政局黨委研究決定,在市佑安醫院設立南京市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指導中心,主要負責對全市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進行業務指導、評估、監管,配合研究解決社區康復重難點問題。
2022年,創建100個省級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示范點被納入江蘇省政府民生實事,南京市民政局依托市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指導中心,以局屬市佑安醫院援建的6個佑康家園康復站為基礎,扎實推進10家省級示范點創建工作。先后制定《南京市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示范點評估細則》等政策文件,組織全市8家機構的22名護士、社工、康復師等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崗位培訓。
據統計,目前省級示范點項目服務覆蓋全市精神障礙患者近400人,康復服務對象中有100多人通過職業康復訓練獲取勞動報酬。
康復服務走進社區 擴大受益范圍
三部門《關于開展“精康融合行動”的通知》中明確,到2025年,要實現80%以上的縣(市、區、旗)廣泛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在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的縣(市、區、旗)實現6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區康復服務的目標任務。南京市各康復站正在積極推進康復服務走進社區、走到患者身邊,讓更多人受益。
江寧區小江樂寧康復驛站多次舉辦心理科普講座、心理咨詢義診、沙盤治療和沙畫療愈互動體驗等活動,并推出《內心的秘密》《別總跟自個兒較勁》等系列融媒體科普圖書,為居(村)民提供立體化的心理衛生與健康宣傳教育,不斷擴大精神障礙預防的受益面。
全市各康復站還鼓勵服務對象爭當社區志愿者,積極融入社會生活,重獲社會價值。建鄴區佑康家園康復站(建鄴區莫愁殘疾人康復托養中心)與社區居委會合作,組織服務對象參加維護社區綠化、清掃衛生、整治電瓶車亂停放、更換社區櫥窗、夏天為環衛工人“送清涼”、冬天為環衛工人“送溫暖”等活動。通過爭當志愿者、參與志愿活動,服務對象感受愛、傳遞愛,進一步融入社會。
回歸家庭融入社會 夢想觸手可及
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的目標是促進精神障礙患者回歸和融入社會,重點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及就業能力。南京市各康復站創新職業康復訓練模式,助力服務對象逐步實現就業夢想。
雨花佑康家園康復站(雨花臺區虹橋康療中心)通過增能介入的方式,組織服務對象學習荷花燈制作、掌握簡單的工作技能。該康復站與區社會組織孵化中心簽訂項目合同,幫助服務對象銷售荷花燈,每制作一個半成品,加工費用為2元,每月按時足額給服務對象發放工資,讓他們實現自身價值。
鼓樓佑康家園康復站(鼓樓建寧路街道殘疾人之家)通過“農業種植+康復”的形式,引入適合城市栽培的芽苗菜種植項目,推動服務對象參與工作治療。在幫助服務對象實現就業的同時,利用農療康復的形式,配合心理治療。2020年,該康復站經省市民政部門牽線,攜手江蘇小廚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啟動花生芽“讓愛生根發芽”項目,每月銷售花生芽2500公斤左右,20多名服務對象通過花生芽種植項目每月可拿到500元—2000元不等的工資,實現了就業夢想。
在南京市棲霞區佑康康復指導中心,有位特殊的志愿老師——小陳。她曾經是該中心的一名服務對象,因學業工作接連受挫,導致出現幻聽、淡漠等精神癥狀,經診斷為精神分裂癥。康復指導中心在充分了解小陳的情況后,與她簽訂服務協議,鼓勵她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更好地感受來自各個方面的支持。
借助康復指導中心這個平臺,小陳作為志愿老師,全程參與讀書會、詩歌鑒賞、果蔬拼盤、樹葉創意畫、團體游戲等活動的策劃、組織,并參加日??祻?,這讓她獲得了正常人的工作體驗,減輕了精神障礙患者這一“標簽”帶來的壓力。2022年,康復指導中心與小陳簽訂協議,給予她輔導員的新身份,幫助她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