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天真
1477家社會組織納入省非公黨建平臺,其中423家單獨組建黨支部、375家聯合組建黨支部,黨的組織覆蓋804家社會組織,覆蓋率54.4%。這是安徽省蕪湖市民政局推動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一項成果,通過引導支持社會組織黨組織積極發揮政治引領作用,為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完善管理體系,夯實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基礎
蕪湖市民政局通過在市、縣兩級建立非公有制經濟和社會組織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非公工委),市民政局、市工商聯等14個部門成立行業(綜合)黨委(黨總支),全市形成市委非公工委統一領導、業務主管單位和行業管理部門分工負責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領導機制,實現“一管一整片、一抓一條線”的管理效果。
市、縣兩級民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和黨的建設工作“三同步”要求。登記時,要求社會組織在章程中將“黨的建設”作為單獨一章,明確載入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等相關表述,同步采集黨員信息,打好黨建工作基礎,摸清黨建工作底數。年檢時,要求各社會組織填報黨建工作信息,掌握黨建工作情況。評估時,將黨建工作情況納入評估指標體系。
抓好組織建設,提升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水平
全市先后開展社會組織基數、黨組織設置情況兩項排查和“找黨員、建支部”“亮身份、抓活動”“爭達標、強支部”三個百日攻堅專項行動,有力推進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兩個覆蓋”。《蕪湖市社會組織功能型黨組織管理辦法(試行)》的出臺,有效破解了規模小、黨員人數少、黨員關系轉接難的社會組織的黨組織覆蓋問題。
實施黨員志愿服務“十百千”工程,成立社會組織黨員志愿服務隊,使黨員身份“亮”出來、服務群眾“動”起來、關鍵時刻“站”出來、先鋒形象“樹”起來。大力實施基層黨建高質量發展工程,依托“一本手冊、一組制度、一個平臺、一本黨證、一套臺賬”五大載體,按照“六有標準”扎實推進社會組織黨組織規范化建設。
圍繞“要求有人聽、干事有成果、奉獻有作為”這一主題,組織開展“我為發展獻一策”“金點子征集”等活動,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社會組織發展優勢。開展“雙比雙爭”先進社會組織黨組織評選、“兩應”基層黨組織示范創建等活動。
打造支持平臺,形成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合力
建立市級社會組織培育發展服務中心、市級社會組織黨群活動中心,組建市級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導站,建成兩個市級社會組織黨建實訓基地,構建提供社會組織培育發展、黨建指導、活動開展、黨員教育培訓等服務的多元化支持平臺。
市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累計向30余家社區服務類、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提供孵化培育服務,承辦市級八屆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活動,投入資金1288萬元支持社會組織發展,引導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社會治理、關愛困難群體。市級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導站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第三方負責日常管理和服務,由市委非公工委派駐36名黨建工作指導員,負責300余家社會組織的黨建指導工作。自2019年7月組建以來,指導站累計實地走訪社會組織8300余次,收集問題建議1400余條,指導成立黨組織26個,發展黨員50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99名,轉接黨組織關系89人。同時,投入指導員補貼及運營經費6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