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困難,申請“社會救助”需要幾步?在吉林省吉林市,只要一部手機就可以。吉林市民政局在吉林省民政廳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內率先創建“智慧救助”模式,全力提升社會救助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搭建起數字化“一網通辦”社會救助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全面提高社會救助基層經辦服務能力,通過智慧賦能,助推社會救助提質增效。
手機申請 一步不跑
“用手機在家就能申請低保,把信息填上,資料拍照提交就行了。這可比前些年方便太多了!”家住吉林市龍潭區山前街道的困難群眾田某說,自己身患殘疾,行動不便,在家里通過“吉林市社會救助公眾服務”微信小程序,幾分鐘就完成了低保在線申請。
“來,看這里,眨眨眼?!蓖瑯幼≡谏角敖值赖牡捅舭蠼愦蜷_微信小程序,不到1分鐘,就為患有腦癱的丈夫完成了“生存認證”按月續申請。
除了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低保邊緣家庭等社會救助申請功能,“吉林市社會救助公眾服務”微信小程序還設有待遇試算、政策解讀、流程指導、進度查詢、按月認證、救助金查詢等多項服務功能,全流程線上辦理,真正實現了社會救助申辦服務事項“數據多跑路,群眾不跑腿”。截至2022年12月,通過扁平化“線上”申請社會救助95561人次,且全部納入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平臺。
全程網辦 便捷高效
“原本以為會等很久,沒想到現在低保申請審批的效率這么高?!奔易〖质胁貐^哈達灣街道的李先生說,自己是一名尿毒癥患者,每周需要到醫院透析三次,費用2000多元。2022年12月下旬,李先生提交了低保申請,僅用5天,他的申請就審核確認完畢,2023年1月初,他就領到了第一筆低保金。
審核確認周期大幅度縮減,便捷、高效、及時成為吉林市社會救助的新常態,這得益于吉林市推行的“一網通辦”系統。困難群眾提交社會救助申請后,“一網通辦”系統會將信息自動分配到其戶籍所在地鄉鎮(街道),鄉鎮(街道)工作人員根據申請信息對申請人進行電話回訪,進一步了解其家庭遇困情況,告知其相關事項。與此同時,該條申請信息還會被納入動態監測系統,在5個小時后自動發起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
吉林市社會救助資源庫匯集了省、市兩級20多個部門275項數據信息,通過相關部門共享數據,實現跨層級、跨部門、跨區域協查。信息核對結果會按戶形成電子報告,實時推送至社會救助系統中。工作人員審核通過后,救助系統會對申請人家庭經濟狀況進行綜合量化評估,計算家庭困難系數,并根據計算結果自動分類。
從提交申請,到審核確認,再到資金發放,全流程網上辦理,大大減輕了基層壓力,縮減了經辦時間,提高了救助效率,同時也增加了社會救助工作的透明度,為市、區級社會救助機構開展監管提供了方便。
動態監測 政策找人
2023年1月初,社區低保員李柏瑞收到“吉林市社會救助事業局企業微信”推送的一條提示信息:“本社區居民,何某,因病存有返貧風險,請及時與其聯系,核準情況,并告知或協助其通過微信小程序申請社會救助?!崩畎厝甬敿磽芡撕文车碾娫挕=浟私?,2019年,何某因家庭收入超標,被取消低保。近日,何某突發疾病,喪失了勞動能力,又有大額醫療費用支出,生活再次陷入困境。李柏瑞指導何某用手機提交了低保申請,何某經重新核準再次被納入低保救助范圍。
2021年下半年,吉林市民政局制定下發了《吉林市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工作的實施方案》,并著手自主研發吉林市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平臺系統。2022年1月,平臺內測完成后,正式上線運行,為吉林市低收入人口的精準監測、快速響應、科學幫扶探索出了一條全新路徑。吉林市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平臺已經在原低保信息系統基礎上,納入新增低收入動態監測人口82642人,共享醫保信息60411人、殘聯信息44176人、困難職工信息674人,同時設置新申請人員信息自動納入低收入人口數據庫。
吉林市社會救助事業局依托社會救助信息資源庫,開發自動查詢功能數據接口,建立家庭經濟狀況綜合量化評估體系,細化了7大類幾十個小項監測指標,對低收入人口和在享社會救助家庭進行分層劃類,雙向動態監測。一旦發現“超標”情況,實時推送預警信息給網格員。吉林市的雙向核對機制推動核對工作逐漸向科學化、精細化轉變,確保社會救助“有進有出、進出有序”。
五級聯動 多措并舉
“您好,這里是吉林市社會救助微信客服。請問有什么可以幫助您?”
“您好,這里是963961吉林市社會救助服務熱線……”
“您好,這里是船營區社會救助事業中心……”
如今,有需求的市民只需打開“吉林市社會救助公眾服務”微信小程序,就能聯系到省、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社會救助經辦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在線進行政策、業務咨詢。吉林市社會救助領域率先啟用了政務版企業微信,切實打通了各級經辦機構和困難群眾的信息通道,為解決困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供了便利。
2022年6月,受吉林省民政廳所托,吉林市承擔起全省社會救助領域通用政務版企業微信試點工作。截至2022年12月,政務版企業微信平臺匯集了省、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社會救助經辦服務機構12697個,工作人員19347人;居民群1500個,居民12萬人。政務版企業微信平臺搭建完成后,除對工作人員進行業務開展、系統操作培訓和政策答疑解惑外,還對社會公眾開通了“微信人工客服”,供困難群眾實時咨詢。政務版企業微信的全面應用,加強了社會救助監督指導能力,進一步拉近了各級工作人員與困難群眾間的聯系。
“在線上就能咨詢政策,很方便,講解也很清晰明了!”2022年底,居民劉某因故難以外出務工,生活一時陷入困境。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聯系了社會救助微信人工客服,客服人員在線了解了他的情況,并將其信息推送給他居住的蓮花街道。在街道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劉某通過微信小程序申請了臨時救助。
吉林市社會救助事業局局長許家宏介紹說,吉林市全力推動社會救助體系向數字化、智慧化發展,與此同時,運用“加減乘除”法,切實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在便民服務上做“加法”,開發主動申請、主動發現功能,讓社會救助時效性全面提升;在辦理程序上做“減法”,全流程“一網通辦”經辦服務模式,實現低保審核確認周期縮短到最短5個工作日,臨時救助當日審核確認,當日發放救助金;在工作效率上做“乘法”,實現救助事項線上申請與線下申請自由選擇,特別是有求助意愿但申請能力不足等特殊困難群眾的需求得到有效化解;在監督管理上做“除法”,依托信息技術,消除監管盲區,開展網上審批、網上公示等工作,讓群眾心中有本“明白賬”。
2022年,吉林市獲批承擔全國第八批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創建工作,也是全國唯一創建國家級社會救助標準化試點項目的城市。下一步,吉林市民政局將繼續加快推進社會救助智慧化建設進程,助力實現精準救助、高效救助、溫暖救助和智慧救助的目標。
作者:孫志超、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