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合肥,向陽而生的民政力量

時間:2023-02-2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閆 潔

“一個城市的氣度,不在于它如何招待強者,而在于它如何對待弱者。合肥是一個溫暖的城市,民政是兜底的部門,守護好困難群體最起碼的安全和尊嚴不僅是我們的本職工作,更是一個城市氣度的具體體現。”安徽省合肥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徐生彬說,過去的一年,合肥民政努力辦好人民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眾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彰顯民政作為和民政力量。

暖心救助,托起困難群眾穩穩的幸福

今年78歲的姜昌宏是包河區大圩鎮圩西村的特困老人。2022年上半年,他因病住院治療,其間請人照護,10余天下來花了2000余元。出院后沒幾天,老人便收到了一份驚喜,保險機構將他住院期間所花費的護理費進行了全額賠付。

這是合肥市民政局為特困人員購買的住院護理保險,據市民政局社會救助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發揮商業保險的補充作用,打造‘政府+保險+服務’的閉環服務,切實解決特困人員住院期間的照料護理難題,實現特困人員‘醫有所護’。”2022年,合肥市已為31242名特困人員購買了住院護理保險,全市累計理賠26567次,賠付金額2634萬元。

過去的一年,合肥市民政局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兜準兜牢兜好民生保障底線,分層分類救助體系建設亮點頻出,新時代社會救助工作實現提質、擴面、增效。打造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健全完善低收入人口數據庫,全市低收入人口認定19.71萬人,累計發放低保、特困兜底保障金17.7億元。建立低收入人口監測預警機制,建成合肥市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實現了政策找人和主動救助。推進專項救助和服務救助。深化“資金+實物+服務”多維救助模式,實施服務救助項目150個,撬動社會資本327.5萬元,服務救助25.4萬人次。建立社會救助與司法救助銜接機制,實現住房救助政策覆蓋全部低收入人口,家庭經濟狀況年核對量達92萬余人次。建立健全政府救助與慈善救助銜接機制,全市成立縣級、街道級社會救助專項基金30余個,社區公益理事會80余個,籌集社會資金1372萬元,救助困難群眾7萬余人次。

此外,他們還開展“近鄰”關愛志愿服務,凝聚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流浪乞討人員社會救助工作。招募“近鄰”關心、關注、關愛身邊的流浪乞討和臨時遇困人員;繪制“流浪地圖”、投放“救助指引牌”,采取“四個一批”分類救助,精準救助;連續兩年開展“春節團聚、暖心救助”行動,實現春節期間“全進站、零流浪”的救助目標。

優化供給,民生實事一件接著一件辦

每天中午,60多歲的陳阿姨就會到高新區復興家園社區食堂用餐。自食堂開業以來,她一直是這里的常客。陳阿姨說:“剛煮的飯、現炒的菜,新鮮又熱乎,價格還實惠!”

為有效解決空巢、高齡、失能等老年人做飯不安全、吃飯不方便、做一次吃幾頓不健康等問題,過去的一年,合肥市民政局積極實施“老年助餐服務暖民心”行動,建成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860個,服務370余萬人次。

2022年,合肥市民政局為老年人創造的福利還有很多:打造了13個城市街道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新建農村養老服務站99個,改造提升縣區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10個,建成家庭養老床位4128張,完成適老化改造2936戶。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402萬人次,發放高齡津貼2.77億元,惠及23萬余名老年人。

除了老年人,守護未成年人權益也是合肥市民政局的重點工作,通過構建“六位一體”未成年人保護新格局,全市未成年人保護體系進一步健全。落實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全市共有2354人享受孤兒基本生活保障。落實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幫扶機制和強制報告機制,走訪排查4萬人次,開展各類關愛服務1200余次。開展省級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地方標準編制工作,建成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61個。肥東、肥西兩縣成功申報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縣。

過去的一年,合肥市民政局不斷提升民政專項服務效能。包河區順利通過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建設中期調研評估,高新區開展“涉外婚姻登記”試點。加強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全年辦理結婚登記50361對,離婚預約登記31349對,實際辦理16807對,降幅達47%。推進城鄉公益性公墓建設,全市已建成城市公益性公墓11座、農村公益性公墓104座,公益性公墓鄉鎮規劃覆蓋率達100%。全市共計減免殯葬惠民資金4479.5萬元,惠及4.7萬余戶。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動態調整機制,補貼標準位居長三角城市前列。穩妥有序推進區劃地名工作,高質量完成國家地名信息數據庫更新完善工作,啟動《合肥市地名管理辦法》修訂工作,推動形成地名管理“1+N”政策體系。

持續創新,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

今年23歲的李曉雪是2022年8月底入職肥東縣店埠鎮城南社區的一名社區“小管家”。“報名的人挺多,考上了我非常高興,簽了兩年的勞動合同。”李曉雪說,“我大學專業是市場營銷,沒接觸過社區工作,剛工作時正是疫情防控時期,大家每天都是做核酸、匯總數據等等,很不適應。”在社區主任和同事的幫助下,她很快學會了怎么和居民溝通、怎么協商解決問題。“接下來我要去考社工證,做個更專業的‘小管家’。”曉雪如是說。

2022年6月,合肥市民政局會同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開發了4000個社區“小管家”崗位,吸納優秀青年學子投身基層社區、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2022年8月3日,合肥市民政局又舉辦了“2022年高校畢業生民政系統招錄季第二批崗位發布會”,開發了1764個崗位,專項招聘2022年高校畢業生到民政領域就業,其中社工站(社工機構)崗位155個、社會組織崗位1533個。

過去的一年,合肥市民政局加強社區治理,完善基層自治。提質擴面打造了40個小區居民活動中心,有序打造了4個示范性國際化社區。建成4個試點智慧社區、4個智慧小區及50個平安小區。打造基層三級協商體系,每個鄉鎮(街道)形成不少于1個協商特色品牌。

合肥市民政局還加強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推進社會組織黨組織建設,穩妥推進社會組織領域四大專項行動。全市為45家協會商會減免會費665.96萬元。培育一批與合肥產業布局相契合的新興產業協會,引導商協會助力“雙招雙引”。

大力發展慈善社工事業。全市共登記認定慈善組織12家,其中新登記慈善組織2家。通過“中華慈善日”活動,共募集善款7000余萬元。打造四級社工站體系,建成社會服務平臺(社工站)278家。全市持證社工7764人,占全省35.7%。全市注冊志愿者人數超167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7.6%。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