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周冉冉) 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政廳印發《關于建立完善社會救助主動發現工作機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聚焦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度殘疾人、高齡老年人等重點對象群體,解決有求助意愿但申請能力不足,對申請流程不知曉的特殊困難群眾的救助幫扶問題。
《通知》要求,在構建主動發現工作網絡、強化信息化手段應用、加大走訪排查工作力度和做好救助熱線辦理服務四個方面,拓展主動發現渠道。明確縣(區)民政部門、鄉鎮(街道)、村(社區)的工作職責,強調在走訪摸排工作中,特別是在發生疫情災情等重大突發事件期間,鄉鎮(街道)可根據實際情況聯合縣(區)民政部門開展集中排查,及時發現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難群眾。
《通知》提出,建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主動發現報告、社會力量參與救助、主動發現救助回訪4個機制,嚴格執行村(社區)“即發現即報告”、鄉鎮(街道)月報告、有急難情形隨時報告制度。對已辦結的主動發現救助案例,縣(區)民政部門應按案例總數的30%開展抽查回訪,確保辦理質量。要從組織領導、工作責任、政策宣傳和創新發現方式等方面,層層壓實縣、鄉、村三級社會救助主動發現工作責任,并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拓展項目類型等舉措,不斷加大社會救助對象主動發現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