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基層民政工作者的新春腳步——鉚足干勁踏上新征程

時間:2023-02-02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柳 旭

春節假期一過,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迅速返崗、摩拳擦掌,以奮斗姿態開啟新的一年。懷著對未來的美好向往,廣大基層民政工作者也踏上了新的征程,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一個個追夢的身影。

澆灌希望的田野

1月29日下午2點多,一輛馱著大水箱的農用三輪車行駛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漁洋關鎮鞍山村的小路上。在一戶低保對象的家門口,三輪車停了下來。宜昌市民政局駐村第一書記劉傳剛從車上扯下一根橡膠管,湊到嘴邊用力一吸,“嘩”的一聲,清澈的水順著管子從大水箱涌入小水桶。每灌滿一桶,他就往屋里拎一桶。

“季節性缺水問題在鞍山村很突出,去年又遭遇大旱,村里的蓄水池都干了,村民用水困難。”劉傳剛告訴記者,去年11月,鎮水管站與村“兩委”、駐村工作隊組成聯合找水隊,在一處山洞內找到水源,隨即將水引到洞外,并安放了兩個一人多高的儲水罐,解決了村民的生活用水問題。

“大部分村民能夠自行取水,但村里的困難群眾普遍年紀較大,無法自己取水,需要我們送水上門。”劉傳剛說,當天他和村干部分成三組,給村里的15戶困難群眾每戶送了1噸水,“等輸水管道修好了,村里的用水問題就能徹底解決了。”

記者了解到,劉傳剛所說的輸水管道全長46公里,于去年9月動工,今年3月底全部完工后可以從臨近的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引水過來。到那時,村里家家戶戶都能用上自來水。

談到新一年的工作,劉傳剛表示,除了防返貧,駐村工作隊還要幫著村里大力發展蔬菜和中藥材種植產業,讓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1月30日下午,在河南省通許縣朱砂鎮斗廂村村委會,開封市民政局駐村工作隊隊長于世勛與村黨支部書記王霞聊起了新一年的計劃。

“現有的77個紅薯大棚,村里計劃再投入20萬元,擴大經營,提高集體經濟收入。此外,還想引進一個制冰廠和一個養豬場。”王霞說。

“發展產業,帶動就業,這個想法好。”于世勛補充道,“還要持續關注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困境兒童的生活,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幫扶也不能放松,要想辦法幫他們增收。同時,要繼續改善村里的人居環境,現在大路通了、小路寬了,坑塘治理、污水排放、垃圾處理要做得更好。”

“你說得對,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生態宜居都是鄉村振興的目標。”王霞說,“咱們村人多,現有的兩個文化廣場不夠用,今年打算在村委會對面再建個小廣場,種上花草,讓村民有更大的活動空間、更高的幸福指數。”

呵護祖國的花朵

1月29日上午8點30分,準備好教材和教具后,劉朔亦用平板電腦撥通了視頻電話。幾秒鐘后,一張熟悉的笑臉出現在屏幕上。“老師好,今天我們學什么呀?”小美端正地坐在屏幕前問。

“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上節課的內容,然后再學習新的東西。”說話間,劉朔亦拿出一沓拼音卡片,一張一張地讓小美認讀,然后是詞組拼讀、詩詞背誦、加減法運算、英語單詞識記……在1個小時里,劉朔亦認真講,小美認真學。

劉朔亦是河南省開封市殘疾兒童康復中心的一名特教老師,目前給6個孩子提供一對一的康復訓練輔導。“孩子們的情況不一樣,有的是語言障礙,有的是認知障礙,有的還有肢體殘疾,我會有針對性地安排課程。”劉朔亦說,原來她在康復中心面對面給孩子們上課,后來受疫情影響暫時改為線上授課。

“小美2歲半時,我們發現她語言能力發育遲緩,反應也比同齡小朋友慢。”小美的媽媽告訴記者,經朋友介紹,她了解到開封市殘疾兒童康復中心有項免費服務,面向困難家庭0至7歲特殊患兒提供一對一康復訓練,就讓小美跟著劉老師上課,每周5節課,已經快4年了,效果非常好。小美各方面的能力都達到了同齡孩子的水平,上小學也不用擔心了。

與此同時,在1000公里外的貴州省天柱縣渡馬鎮龍盤村,兒童主任楊菊仙撥通了小惠父親的電話。小惠今年14歲,父親有視力障礙,母親有智力障礙。從實施“童伴媽媽”項目起,楊菊仙就特別關注小惠,經常幫助和鼓勵她,還教她洗衣、做飯等家務,引導她樂觀面對生活。

聽說小惠在家,楊菊仙決定去看看。“上次去是臘月二十八,那天我還把小惠帶回家一起包了餃子,我們倆都特別開心。”楊菊仙說。

“萬里媽媽,我給您煮了甜酒粑粑,快來嘗嘗。”一進門,小惠就開心地挽住楊菊仙的胳膊,從學習聊到生活,總有說不完的話。

“我以前在村里養豬,養殖場的名字有‘萬里’二字,所以村里的孩子一直喊我‘萬里媽媽’。”楊菊仙告訴記者,她一直把小惠當自己的女兒,小惠平時也老想著她,家里做什么好吃的都叫她來吃,這讓她很感動。“看著自己付出的愛改變著孩子的生活,再累也值得!”

添彩最美的夕陽

1月28日上午10點,四川省宜賓市社會福利院認知障礙區的活動廳里像往常一樣準時響起了音樂聲。在護理員的攙扶下,老人們陸續從房間里走出來,跟著大屏幕上的視頻一起做操。

護理員王春容一手拉著90歲的鄧婆婆,一手拉著86歲的張婆婆,合著音樂的拍子輕輕揮動手臂。“老年人每天都需要適量的運動,有利于保持身體機能。”王春容說,“有些老人不適合做操,我們就帶著他們散步。”

與女區不同,男區每天10點的活動是擺積木。在護理員季曉芳的帶領下,幾位八九十歲的老爺爺擺弄著五顏六色的積木,拼搭出不同的造型。“這項活動對提高老年人手眼協調能力、記憶力都有好處。”季曉芳說。

沒玩一會兒,汪爺爺靠在沙發上打起了瞌睡,季曉芳怕他著涼,輕聲將他喚醒后,攙扶回房間休息。“老人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后容易感到疲憊,我們會特別關注他們的身體狀況,讓他們多休息。”季曉芳說。

“護理員非常辛苦,過年也沒能回家。”宜賓市社會福利院院長梁華說,“今年,我們要從改善伙食、提升環境、豐富活動等方面著手,努力讓老人們吃得更順心、住得更舒心、玩得更開心。”

午后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灑進屋內,暖意融融。1月31日下午3點半,山西省老年公寓社工部部長閆春艷打開手機視頻,揮著手和參加活動的40多位老人打招呼,這是每周一次的讀書沙龍時間。由于封閉管理,閆春艷不能進入生活區,這段時間都是在線上與老人交流。

“人活著,最重要的是有方向、有目標,即便年齡大了,亦應有合適的追求。”當天,閆春艷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是《老年人應該有一些“小目標”》,老人們都聽得很認真,不少人還就“如何發揮自我價值”談了想法。

“我平時讀書看報時特別注意收集相關文章,發現有值得分享的就保存下來,在讀書沙龍上念給大家聽。”閆春艷告訴記者,她希望通過每周一次的活動,讓老人們更加積極樂觀地生活。

讀書沙龍結束后,閆春艷向老人們介紹了正月十五的活動安排,并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她告訴記者:“社工部和養老服務部正一起籌備猜燈謎、詩詞接龍、制作小燈籠等活動,要讓老人們度過一個難忘的元宵節。”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