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進落實國家和自治區“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政廳依托“一個項目”,構建“兩個機制”,實現“三個覆蓋”,拓展“四個賦能”,實現全區經濟困難老年人能力需求綜合評估全覆蓋,歸集匯總評估數據32548人,為發放補貼、開展養老服務提供準確依據,提升晚年幸福溫度。
依托“一個項目”,載體更加清晰。明確評估工作主要載體,發揮試點先行、項目領路作用,2023年積極爭取財政部門支持,將經濟困難老年人能力需求綜合評估納入年度政府購買養老服務重點項目,投入52.5萬元項目預算,試點開展銀川市、中衛市兩市5770名老年人評估工作,率先邁出自治區級評估工作步伐;2024年持續爭取財政支持,投入201.3萬元將試點外經濟困難老年人能力評估全部納入項目范圍。充分發揮第三方專業團隊優勢,兼采“全面+專項”科學評估工具,對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認知功能、精神狀態等進行全面評估,對認知障礙風險開展專項篩查,精準全面完成經濟困難老年人綜合能力評估。
構建“兩個機制”,保障更加有力。推動各市、縣(區)加快評估進程,著力構建起條塊協同、點面結合的老年人綜合能力需求評估工作機制。一是條塊協同機制。聯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健康、醫保、殘聯等部門印發《全區老年人能力評估實施方案》,明確由民政部門牽頭,按照屬地原則,貫通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上下聯動,確保評估全面覆蓋、不遺不漏。二是點面結合機制。確定市、縣(區)民政、衛健項目聯絡員,專責下級協調溝通,打造由民政專干、基層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網格員、低保核查人員、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具備專業行政能力、學歷背景、職業技能人員構成的評估工作小組,推動評估有力有效、有準有心。
實現“三個覆蓋”,重點更加突出。突出“保基本、兜底線”原則,聚焦城鄉特困、低保低收入、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三類特殊困難老年人全覆蓋開展評估,力求范圍延展、重點突出、效果均衡。以“數字民政—智慧養老”信息系統為“主場”,全面聯通多部門老年人生活、健康等數據,匯聚對比生成全區老年人基礎數據和失能老年人等重點群體數據,實現動態管理。針對城鄉特困、低保低收入、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關愛少等實際,格外關照、走深一層,在基層初步篩選、信息比對基礎上,推行再次入戶、專業評估,增強關愛關懷力度。
拓展“四個賦能”,水平更加專業。堅持穩妥有序、逐項推進,多渠道賦能聚勢,強力保障評估效果科學可靠。一是強化基層賦能。貼合老年人身體現狀、就醫等情況,堅持就近就便原則,推動基層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網格員、低保核查人員、社區志愿者多主體初步篩查和輔助自評,推動疑似失能老年人等評估邊緣群體及時納入。二是強化指導賦能。組織召開“聯絡員+工作小組”動員會,并圍繞評估操作規范、信息系統使用等進行指導培訓,聯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認定的第三方培訓鑒定機構組織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培訓62人,取得評估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39人。三是強化數據賦能。以“數字民政—智慧養老”信息系統為依托,按照民政部“《老年人能力評估規范》國家標準培訓班”要求,完善“老年人能力評估”模塊,統一評估標準、評估問題設置、系統邏輯、操作規程,確保與民政部信息系統標準一致,結果互認。在基礎數據庫基礎上,健全完成全區老年人數據庫和失能老年人信息庫,加強數據梳理、整合與管理,及時錄入和動態管理,推動民政、衛健、殘聯等多部門共享共建。四是強化管理賦能。健全完善長效機制,在經濟困難老年人評估全覆蓋基礎上,推動地方構建能力評估常態機制。同時以年度觀摩形式交流做法、總結經驗、優化流程、完善機制,探索加快形成科學規范、系統完備、運行有效的老年人能力需求綜合評估工作機制。(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