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民政部 財政部 衛生計生委 中國殘聯關于加快發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發展的意見》、《遼寧省民政廳 財政廳 衛生健康委 殘聯關于加快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發展的意見》精神,進一步補齊精神衛生康復體系短板,預防精神障礙患者致殘致貧,促進患者家庭減輕負擔和社區和諧,近日,遼陽市民政局牽頭,聯合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殘疾人聯合會制定了《遼陽市加快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推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試點工作要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需求為本、強化服務,統籌推進、分類指導的原則,發揮政府在規劃制定、政策扶持、資金投入、監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協調和整合綜治、財政、衛生計生等部門和殘聯組織以及各類社會組織的力量和資源,按照先行示范、分類指導、循序漸進、穩妥推進的方法步驟,強化基層實踐和創新,按照全省統一部署,2019年先行開展5個社區試點,2020年至2021年再陸續擴大社區試點范圍,到2025年,全市80%以上的縣(市)區廣泛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形成一批具有推廣價值的技術規范和服務模式,基本建立家庭為基礎、機構為支撐、“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的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體系。
《方案》明確,此項工作的主要任務是:(一)摸清工作底數,建立任務清單。一是摸清康復對象底數。各級民政部門要組織力量進行拉網式排查,對轄區內精神障礙患者及其家庭進行入戶走訪,了解患者的相關信息,對病情穩定且愿意接受社區康復服務的患者做好建檔立卡工作。二是摸清康復資源底數。對現有工作情況和精神障礙社區康復資源進行深入摸底,做好各類康復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能力評估,建立詳實的工作臺賬和工作任務清單。在摸清“兩個底數”的基礎上,確定2019年轄區內試點社區及工作方案。(二)培育服務機構,完善服務網絡。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重點設立以縣(市)區為服務范圍的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民政舉辦的精神衛生社會福利機構和有條件的殘疾人康復中心要普遍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接受居家精神障礙患者參加康復活動,并對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新建城鄉社區服務機構、政府投資新建的殘疾人托養機構、陽光驛站等要為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預留服務場地,設置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功能。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發揮技術優勢,支持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積極培育民辦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從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的社會工作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建設,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在服務設施、運行補貼等方面給予一系列扶持政策。(三)豐富服務形式,提高服務管理水平。加強“三社聯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和引導各級各類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社會工作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工作。圍繞精神障礙患者的不同需求,不斷豐富服藥訓練、生活技能訓練、社交技能訓練、職業能力訓練、居家康復指導等服務項目,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多種類型的康復服務。逐步建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的個案管理制度,大力推行精準康復。鼓勵精神障礙患者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發揮自身價值作用,積極接觸社會、融入社會。依法構建科學的管理機制,推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發展,切實維護精神障礙患者和服務機構的合法權益。(四)加強信息共享,建立康復就業轉介機制。加強精神障礙治療與康復資源的整合協調,依托轄區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社會福利院、殘疾人康復中心、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等資源,建設縣(市)區級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資源平臺。通過與衛生健康部門嚴重精神障礙信息管理系統、公安部門重性精神病人管理系統的信息比對,提高信息共享水平,探索建立信息共享、銜接順暢、運轉有序的康復服務轉介和就業轉介機制。(五)強化家庭主體責任,完善救助幫扶措施。監護人要依法履行對精神障礙患者的監護職責和扶養、撫養、贍養等義務,不得虐待、遺棄患者。要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積極引導患者在家開展康復活動和參加社區康復,協助醫療機構和社區康復機構做好相關康復工作。構建社區支持網絡,依法將生活困難的精神障礙患者及其家庭納入社會救助保障范圍,按照實際情況,實行分類施保,及時解決其生活救治困難。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積極實施以獎代補政策,確保精神障礙患者監護責任落到實處。將家庭照護者居家康復、照護技能培訓納入精神障礙社區康復基本服務范圍,定期組織家庭照護者學習交流。
《方案》強調,在此項工作開展中要做到:(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各負其責、家庭、單位和個人盡力盡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綜合管理機制。各縣(市)區民政部門要發揮牽頭作用,加強與綜治、衛生健康等部門和殘聯組織的聯系溝通,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協同做好政策扶持和監督管理工作,促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與殘疾人社會福利服務、社區建設、社會工作等業務的融合發展。(二)加強資金支持。各縣(市)區要建立健全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統籌保障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所需經費。財政部門要合理編制支出預算。民政部門要運用留歸民政部門使用的彩票公益金對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給予支持。對試點地區達到要求的,省財政將對2019-2021年省級試點社區給予10萬元/年的資金補助。政府資助或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單位、集中使用殘疾人用人單位要積極安排病情穩定、有就業意愿且具備就業能力的精神障礙患者。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根據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服務人數、次數、質量、效果等,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支持其開展精神障礙康復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精神障礙社區康復社會組織依法取得慈善組織公開募捐資格,開展公開募捐活動。鼓勵社會力量通過設立專項基金、定向捐贈等公益慈善方式,資助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三)加強隊伍建設。通過招聘引進等方式,廣泛建立以精神科醫師、社會工作者為核心,以護士、心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公共衛生醫師、康復師、社區康復協調員、其他社區康復服務人員為重要專業力量的綜合服務團隊。依托現有資源,設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培訓基地,大力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培訓。要通過設立社會工作崗位、加強社會工作培訓等方式,積極引入和培育一支熟練掌握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知識技能的社會工作者隊伍。(四)加強督導檢查。各縣(市)區要將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發展納入地方政府目標管理體系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體系,納入民政、衛生健康、殘聯相關年度考核范圍。市級部門將配合省級的定期檢查評估工作。
目前,遼陽各縣(市)區已經完成了拉網式排查,對各轄區內精神障礙患者及其家庭進行了入戶走訪,對病情穩定且愿意接受社區康復服務的患者實行建檔立卡,同時對精神障礙社區康復資源進行了深入摸底。針對摸排情況,確立了該市三個省級試點社區,分別是遼陽縣首山鎮新華社區、燈塔市張臺子鎮站前社區、太子河區東寧衛鄉民欣社區。近期,省福彩補助資金已撥付,下步,該市將進一步加強督導工作,全面推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工作取得實效。(根據遼寧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