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2021年北京市社會建設和民政工作會議召開。傳達李克強總理對全國民政工作的批示精神、陳吉寧市長對全市社會建設和民政工作的批示精神、全國民政工作座談會和全國民政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十三五”時期工作,分析首都社會建設和民政事業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部署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市委副書記張延昆出席會議并講話。副市長楊晉柏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十三五”時期,是決勝脫貧攻堅、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首都社會建設和民政事業攻堅克難、爬坡過坎、大尺度改革、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始終牢記總書記“北京民政要在全國干得最好”的囑托,全力以赴、如履薄冰、時不我待、主動擔責,推動首都社會建設和民政事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在服務首都“四個中心”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一是黨的領導全面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走出了新路子,“吹哨報到”改革引領全國發展,區、街、社區三級黨建協調委會全部建立。3231個社區黨建協調委員會鏈接了1.4萬家駐社區單位資源,53萬名黨員回社區報到,凝聚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強大合力。社會組織黨建形成了“北京方案”,累計建立54個社會組織聯合黨委、920個社會組織黨支部,引領了社會組織政治方向。二是基層社會治理取得重大突破。多元治理主體發展充滿生機活力,登記備案社會組織數量達到7萬個,比“十二五”翻了一番,803家慈善組織、6.6萬名社區(會)工作者、887家社工機構位居全國前列,全市實名注冊志愿者總量達到441萬名,發展勢頭十分喜人。三是全面小康兜底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對32萬戶困難家庭實施“一戶一策一檔”精準幫扶。在財政過緊日子情況下,實現了低保標準十連增,同比“十二五”末增長166.4%。全面建立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享受福利保障兒童占戶籍兒童比重提升到6.63%,增長8倍多。統籌整合老年人“三項補貼”、殘疾人“兩項補貼”等制度,累計發放補貼資金78.94億元,惠及75萬老年人、22萬殘疾人。新建精神衛生、兒童福利、未成年人救助等各類民政服務機構床位超過4萬張。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水平明顯提升,救助總量、長期滯留人員數量實現“兩個穩步下降”。五年來,財政經費累計投入民政領域960億元,民政服務對象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增強。四是基本社會服務供給有了質的變化。從無到有建設297個養老照料中心、1005家養老服務驛站,全市養老床位達到10.8萬張,養老服務商超過2萬家。近400萬常住老年人,實現人手一張養老助殘卡,便捷精準享受社會優待、社會福利、社會優惠等服務。全面實現婚姻登記跨區通辦,婚姻登記機關全部達到3A以上標準。健全基本殯葬服務制度,加大惠民殯葬力度,生態葬比例達50%,居于全國領先地位。率先開展慈善信托備案,慈善捐贈占GDP比重從0.24%提高到0.96%,翻了兩番。累計建成“一刻鐘社區服務圈”1772個,覆蓋98%的城市社區。建立多層次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社區心理服務示范站建設連續納入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大力弘揚見義勇為風尚,累計認定見義勇為人員445名。銷售福利彩票199.6億元,募集福彩公益金64.7億元。五是深水區改革取得新進展。協管員管理體制改革、福利彩票管理銷售改革、市屬殯葬服務單位改革、福利企業轉制改革等一批事關多方利益、涉及體制機制調整、社會高度關注的重大改革取得了積極進展。社會救助、養老服務、社會組織等領域的“放管服”改革亮點紛呈、持續深化。民政領域社會資本、社會力量投入迅速發展,“一網通辦、全城通辦、馬上就辦”成為民政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六是全面從嚴管黨治黨取得壓倒性勝利。一年一個主題,連續開展黨建主題年活動,狠抓政治建設、思想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持續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實走深。強化主體責任落實,制定完善了一系列黨的建設制度。馳而不息糾治“四風”問題,自覺接受審計監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督、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聚焦城鄉低保、殯葬服務、托養機構、購買服務等重點領域扎實開展專項監督。嚴格執紀問責,以“零容忍”態度嚴肅查處違紀違法問題,深入開展警示教育,打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會議強調,要準確把握首都社會建設和民政事業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更好地貫徹落實五中全會提出的指導方針、主要目標、重大任務、重大舉措,更好地融入首都“四個中心”“四個服務”工作大局,扎實做好2021年各項重點工作。一是做強社會領域統籌抓總。完善基礎性制度建設,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統籌引領作用,推進“七有”“五性”監測評價體系組織實施。二是全力抓好養老服務“一號工程”。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持續深化“三邊四級”“就近精準”養老服務體系,重構核心區養老服務體系,完善養老服務機構扶持政策,全面提升養老服務品質。三是狠抓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這個“牛鼻子”。穩步推進“撤村建居”工作,加快推動《北京市居民委員會工作條例》地方立法,健全社區服務全響應機制,提升社區信息化建設,不斷夯實城市精細化治理的基礎。四是構建“北京版”困難群眾幫扶體系。更大力度降低救助門檻、完善救助內容、擴大救助范圍,加強對困境兒童分類精準保障,健全殘疾人福利保障制度,全面提升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水平。五是堅決扛起培育多元治理主體重任。管好用好社會組織,大力發展志愿服務,加強社工人才隊伍建設,推進社會企業創新發展。六是改善基本社會服務供給。緊扣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加快推進婚姻登記、殯葬服務、社會心理服務等基本社會服務更加便民利民、快捷高效。七是堅決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策略,全面貫徹“三防”“四早”“九嚴格”常態化防控措施,壓實“四方責任”,確保人員常備、機制順暢、保障有力。
會議以視頻會形式召開。市政府副秘書長李志杰出席會議并傳達相關批示精神。市委社會工委書記、市民政局局長李萬鈞作工作報告。市社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單位主管領導,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領導班子成員,各區委區政府主管領導,以及全市社會建設和民政系統各級領導干部參加會議。(根據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