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輿縣十字路鄉十字路村47歲的貧困戶秦雪立是重度殘疾,妻子患有哮喘病,原本日子過得很困難。近兩年來,各項幫扶政策讓他家生活越來越有保障:秦雪立夫妻倆每人每月低保金142元;媳婦兒辦了慢性病補助;上8年級的女兒每年有1250元營養餐補貼。最近,村里又給秦雪立安排了公益崗位——在村里宣傳扶貧政策,每月發300元工資。“黨的政策好,困難群眾有人管,生活穩定有奔頭。”秦雪立高興地說。
2017年以來,河南省各級民政部門下大力氣補短板,健全了農村低保、特困人員供養、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兜底脫貧政策體系,像秦雪立這樣的困難群眾,享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織密困難群眾“兜底網”
70多歲的南樂縣西邵鄉五花營村村民劉麥田,與患病老伴和10歲孫子相依為命,家里除了種三畝多地,沒有其他收入。村“兩委”向民政部門申請,讓劉麥田一家3口享受低保政策。劉麥田表示:“每月發的400多元補助,夠我們老兩口看病買藥和過日子花銷。”
為更好完成民政行業脫貧攻堅工作,河南省民政廳成立了民政行業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社會救助精準兜底專項整治工作專班,先后派出2名廳級干部、11名同志承擔脫貧攻堅督查、結對幫扶工作。建立了廳長分包各地、處室對口聯系制度,對重點工作實行周報告、月通報,定期督導,部門聯動。2017年先后5次召開地市民政局長參加的推進會和視頻會。省民政廳廳長鮑常勇4次帶隊對民政兜底政策落實情況進行暗訪,先后到11個省轄市的16個縣調研督導脫貧工作,9名廳領導深入近100個市(縣)調研督導,研究解決了一大批系統性、共性問題。
與此同時,加快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實現農村低保標準和國家扶貧標準“兩線合一”。經民政、扶貧部門聯合識別認定,去年全省既是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又是農村低保家庭人員、特困人員的總數達171.8萬人,比2016年年底增加91.8萬人;有40.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新增納入農村低保、7.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納入特困人員兜底保障范圍。農村低保對象年人均保障標準由2016年底的2960元提高到3210元,增幅8.5%,實現了“兩線合一”,惠及320萬農村低保對象。
河南省民政廳主動查擺突出問題,針對問題制訂了6個專項整治方案,逐項整改,“整戶保”比例明顯提高,特困人員降格入低保等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實現了“應扶盡扶,應保盡保”,嚴肅查處了“人情保、關系保、錯保”等問題。24家社工機構對16個省轄市66個鄉鎮的低保工作進行的核查顯示,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
雪中送炭“救急難”
“大病一場,小康泡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當前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難點。如何破解這一“老大難”問題?
河南省出臺相關政策,不僅把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醫療救助范圍,還對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困難群眾大病補充保障報銷后剩余部分的合規費用,通過民政醫療救助再給予不低于70%的報銷比例。41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320萬農村低保對象得到不低于30元的參保資助,近50萬農村特困人員得到全額參保資助。門診和住院救助政策較好落實,住院救助報銷比例不低于70%。全年救助住院困難群眾83.8萬人次、門診困難群眾8.6萬人次,支出資金11.5億元,有效減輕了困難群眾就醫負擔,從根源上解決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民權縣老顏集鄉閆南村貧困戶老樊,去年因為肝硬化和肺氣腫,在鄭州住院兩次,共花費43萬多元。“基本醫保和民政醫療救助等各類扶持政策,共報銷37萬多元,家里拿了不到6萬元。”老樊的兒媳婦說,“出院結算時,專門有困難群眾綠色窗口,該報銷的錢直接扣除,只需掏自付的一部分。”
泌陽縣馬谷田鎮王莊村劉莊組村民劉安營在廣東東莞務工期間,因液化氣管泄漏發生爆炸,導致其全身嚴重燒傷,后轉至駐馬店市一家醫院接受治療。高額的治療費,幾乎壓垮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得知劉安營的不幸遭遇后,鎮民政所和縣級民政部門雪中送炭,累計為其發放臨時救助金11500元。
河南省全面建立臨時救助“救急難”制度,將“救急難”作為重點工作列入“河南省特殊救助脫貧實施方案”,對因病、因災、因學、因突發事故等原因,導致臨時出現困難的家庭給予救助。去年,全省臨時救助29.2萬人次,發放救助資金2.28億元,救助水平達每人次780元。投入1.3億元推進災區倒損房屋恢復重建,有效防止因災返貧。組織開展了“寒冬送溫暖”“夏季送清涼”專項活動,救助流浪乞討人員5.7萬人次。
過去困難群眾申請低保、住房、教育等社會救助,要往返于多個職能部門,現在要求縣、鄉兩級都設立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窗口,統一受理,能當場辦理的立即辦,需要其他部門配合的,開具轉辦通知書,讓群眾直接找到責任人,并規定辦理時限、要求反饋辦理結果。安陽市為20萬低保對象辦理了意外傷害保險,漯河市開展了臨時救助與醫療救助聯動救助試點。
綜合發力補短板
走進永城市十八里鎮敬老院,仿佛到了田園社區。前院居住,屋內干凈整潔,消防、呼叫設施齊全。后院種菜養羊,一年收入15萬元,用于生活補貼。“全鎮155名五保老人,住進來120名。為啥愿意來?吃飯按菜譜,衣服不用洗,有兒有女也沒這待遇。”五保老人李茂榮說。
2017年,省以上共下達低保、特困等困難群眾生活補助資金90.31億元,其中對53個貧困縣投入占比58.9%。特困人員(原五保老人)供養生活標準提高到不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年人均提高595元,惠及50萬特困人員。去年共投入7.2億元,對全省近2000所農村敬老院實施了綜合提升。
去年省慈善總會籌募善款880萬元,為全省75919名集中供養特困老人每人購買了一件新棉衣和一雙新棉鞋。今年全省又有16個省轄市、省直管縣為集中供養特困老人配發了夏裝。6月底前,全省所有市縣將全部完成配發任務。
河南省慈善類社會組織已發展到280家,成為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去年省慈善總會籌集款物10.1億元,救助困難群眾15.3萬人次,實施了以43個貧困縣為重點的臨時性緊急救助、困境兒童救助、助學、助醫、助老等慈善項目。省福彩投入福利彩票公益金720萬元,在26個縣(區)開展“三區社工人才支持計劃”,積極發揮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專業服務脫貧攻堅的作用。
經過河南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開展集中述職評議、市縣評價、延伸性考核、實地考核、延伸性評估、第三方評估,省民政廳獲評2017年度全省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單位,在省直和中央駐豫單位中排名第三。河南民政系統有16個省轄市、省直管縣(市)被當地黨委、政府評為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單位。(根據河南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