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民政廳出臺了《關于推進深度貧困地區民政領域脫貧攻堅工作的實施意見》(魯民函〔2018〕187號),要求充分發揮民政部門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助推山東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
《實施意見》提出七項具體措施:
一要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科學制定農村低保標準,繼續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5%和30%的比例提高城鄉低保標準,確保脫貧攻堅期內深度貧困地區的農村低保標準不低于按年度動態調整的省定扶貧標準。加強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建設,強化市級核對平臺作用,做到社會救助對象凡進必核、在保必核,確保精準救助、精準管理。
二要加大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力度。加快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和設施改造,用三年時間確保每個脫貧任務比較重的縣(市、區)新建或改建1—2所中心敬老院,到2018年底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提高到30%,2020年提高到50%以上。進一步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和“救急難”工作機制,對于脫貧再返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及時給予臨時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要認真落實殘疾人福利保障政策。研究制定分檔補貼標準,適時出臺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分級分類保障政策。研究建立動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機制,適當提高殘疾人兩項補貼的標準,逐步擴大殘疾人兩項補貼覆蓋面。
四要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年人關愛保護工作。進一步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圍繞強制報告、應急處置、評估幫扶、監護干預等重點環節,推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落細落實;加強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建立聯絡人和定期探訪制度,以農村低保對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的高齡失能留守老年人為重點對象,為留守老年人提供以“五幫四查”為主要內容的關愛服務,確保留守老年人得到基本生活照料。
五要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以省級行業協會商會和基金會為主體實施“雙百扶貧行動”,鼓勵社會組織參與深度貧困地區扶貧項目,實施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脫貧示范項目。鼓勵發展慈善信托,將各類慈善資源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
六要加強深度貧困地區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指導深度貧困縣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機制,制定村務公開目錄,及時將扶貧政策、扶貧項目、扶貧資金等落實情況納入村務公開內容。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服務設施,實行“一門式”辦公、“一站式”代辦服務,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便民服務和社區互助志愿服務三位一體的農村社區服務體系。
七要推動深度貧困地區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支持貧困地區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支持優化中心城市市轄區規模結構,增強區域中心城市對貧困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有序推動符合條件的縣改市。通過適時開展行政區劃調整,為轉移就業脫貧拓展空間,為山東省易地扶貧搬遷和黃河灘區居民脫貧遷建提供載體。
《實施意見》同時提出了組織保障措施,要求各地切實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資金支持力度,在匯總分配省以上財政、市級財政安排的民政領域資金時,對深度貧困地區予以傾斜支持;加大項目扶持,在推動實施“十三五”民政相關規劃、安排民政領域項目時,優先考慮、優先安排深度貧困地區的養老服務設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城鄉社區建設、殯葬設施等民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根據山東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