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地方動態 > 正文

四川省成都市深化養老服務綜合改革 釋放政策紅利

時間:2019-01-10   瀏覽量:128 次  來源:四川省民政廳
【字體:    打印

近年來,四川省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并積極推動養老服務業改革發展。近日,成都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養老服務綜合改革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及推進社區嵌入式養老、老年人助餐服務體系建設、困難老人家庭適老化改造等3個配套實施方案,圍繞養老服務領域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大改革創新力度,釋放多重政策紅利。

一是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進一步放寬準入條件,鼓勵境內外投資者在成都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精簡審批流程,推行養老服務機構申辦“一站式”服務,實行辦理流程一次性書面告知制度,取消部分養老機構消防審驗手續。推動養老服務區域協同發展,加快環成都平原經濟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一體化進程,不斷深化成都與其他區域養老服務領域的資源整合與交流合作。推進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行動計劃,2018年至2020年中心城區新增社區養老服務設施205處。到2022年,全市養老床位達到16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45張以上。

二是充分激發社會力量投資養老服務活力。引導社會力量投資建設和運營專業化的養護型、護理型、臨終關懷型等功能型養老機構,推進具備向社會提供養老服務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轉制成為企業或開展公建民營。堅持品牌化、規模化、連鎖化發展戰略,對在全市范圍內經營連鎖機構數達3家及以上,給予每家養老機構一次性獎勵15萬元。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養老機構給予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增強政策保障能力,統籌財政性資金加大對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養老服務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的扶持力度,加快推進財政補貼從“補磚頭”“補床頭”向“補人頭”轉變,并適當傾斜提升對失能老年人的服務補貼標準;完善投融資政策,對在境內外主要證券市場進行首發融資的養老服務企業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保障養老服務設施用地,針對在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內增加養老服務設施、利用非民用房轉型改造成養老服務設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等情況制定用地保障措施;落實養老領域相關稅費優惠政策;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將信用信息作為各項支持政策的重要衡量因素。

三是深化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深入推進社區嵌入式養老,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拓展現有社區養老院、日間照料中心服務功能向居民小區和院落延伸服務。提升居家養老服務功能,鼓勵推行私人訂制服務,推進養老機構的居家照護、助餐、助浴、康復護理等專業化服務延伸到居家老年人。推進老年人助餐服務體系建設,對興辦中央廚房、長壽食堂、助餐服務點、鄰里互助點等老年人助餐設施給予資金支持,對成都戶籍的散居特困老年人、低保及低保邊緣家庭老年人、計生特殊家庭老年人和80周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按實際就餐天數給予每人每天不低于2元的就餐服務補貼。推進老年人宜居環境建設,積極推動、支持老年人集中居住小區既有住宅增設電梯;開展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對散居特困、低保及低保邊緣家庭中的失能、失智、傷殘、獨居、高齡老年人家庭,以及計劃生育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市級財政給予每戶最高1000元的資金補助。

四是促進養老服務融合創新發展。加快推進醫養結合,取消養老機構內設立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的設置審批;鼓勵開辦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和護理院;鼓勵發展家庭病床,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鼓勵本市企業開發為老服務產品,發展老年用品特色街區。推進“互聯網+”養老服務創新,健全養老綜合信息平臺,為老年人提供緊急呼援、遠程醫療等信息化服務;依托“天府市民云”促進老年群眾享受一站式服務。

五是促進養老服務提質增效。支持護理型床位改造,提升護理型床位比例,到2022年,護理型床位占養老床位總數的比例不低于45%。實施公辦養老機構改造提升,提高公辦養老機構床位使用率。增設養老服務公益性崗位,鼓勵養老機構吸納高校畢業生、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和低保邊緣家庭、返鄉農民工、征地拆遷家屬勞動力就業,對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并參加社會保險的,按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機構一次性獎勵;對入職本市同一養老機構連續從事護理崗位每滿三年的護理人員擇優給予一次性3000元的獎勵資金,對獲得市、省、部級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三等獎以上的護理員給予5000-25000元不等的一次性獎勵;探索開展養老護理員職業水平能力評價,提升養老從業人員能力水平。

六是加強服務監管。開展養老機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和養老機構質量建設專項行動;推動養老服務機構分級分類發展,完善養老設施(機構)等級評定制度;建立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評估、激勵和退出機制;加強對行業協會的監管和指導,建立養老服務專家庫,發揮行業協會自律管理和專家指導作用,推動建立服務質量自我評估和公開承諾制度。(根據四川省民政廳信息整理)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