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創新社會治理、促進社會建設的需要,安徽省以實施“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綜合素質提升工程”和“志愿服務信息化巡回培訓”為抓手,加快推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和志愿者隊伍建設,堅持存量提升和質量提高并舉,培養造就了一批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骨干人才,進一步優化了人才隊伍的梯隊和層次結構,進一步加快了全省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專業化、職業化、規范化發展步伐。
一是堅持分級分類,解決好“培養誰”的問題。根據全省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發展狀況和需求,針對地市、縣(區)民政系統黨員干部開展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普及培訓,針對城鄉基層居(村)民自治組織、社區服務組織、公益服務類事業單位、基層社會服務部門開展社會工作考前培訓,針對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一線社工和社區持證人員開展實務培養和繼續教育,針對社會工作高層次人才實施全省首批社會工作專業督導人才培養計劃,針對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操作使用對象開展巡回培訓,構建多層級、廣覆蓋、系統化、專業化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和志愿者培養體系,全面提升全省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的能力和素質。
二是堅持按需施教,解決好“教什么”的問題。“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培訓課程設置突出“用”,安徽省加強與安徽大學、安徽師范大學等高校合作,建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和實訓基地,發揮高校在社會工作新理論、新知識、新信息、新技能等方面的優勢,兼顧培訓對象個性化需求,根據培訓對象崗位職責的不同,分門別類設計不同層次、不同人群的培訓課程,將培訓內容細分為政策法規、行政管理、專業知識等不同類別,建立完善科學嚴謹的培訓體系。針對社會工作職業發展、政府購買服務、“三社聯動”機制探索、《志愿服務條例》解讀等學員關心關注的問題,邀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管理人才、社會工作教育與研究人才、社會工作督導人才以及志愿服務、民政、財政等領域的政策法規專家開展專題培訓,著力通過培訓破解社會工作發展中的瓶頸難題。
三是堅持形式創新,解決好“怎么教”的問題。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是一門實踐的學科,安徽省采取 “講授式”培訓與“互動討論交流式”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加大案例式、研究式、互動式教學和現場教學比重,通過開展實地參訪、舉辦交流論壇、開展團隊建設等形式邀請專家督導、資深社會工作者分享實務技巧和經驗,深入城鄉社區、志愿服務組織開展觀摩交流。全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督導培養計劃更是以師徒幫帶形式開展,采取課程培訓和實務提升雙結合的方式,組織社會工作領域資深專家學者、實務工作者,對培養對象進行專業訓練,提高培養培育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近年來安徽省通過提升轉化、培訓教育等途徑培養一大批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和志愿者骨干,截至2018年,全省持證社會工作者突破1萬人,比2008年翻了三番,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達3.8萬人,在全國位居前列,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注冊志愿者達816萬人,注冊總量位居全國第4位,注冊志愿者占居民人口比例達到13.05%,提前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13%的注冊目標。這支龐大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和志愿者隊伍在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加強社會服務體系建設、助力脫貧攻堅戰和推進民政轉型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根據安徽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