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地方動態 > 正文

湖北民政精準出擊脫貧攻堅

時間:2019-03-1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湖北省民政廳
【字體:    打印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北省民政廳黨組始終提高政治站位,從樹牢“四個意識”、踐行“兩個堅決維護”的政治高度,認真落實黨中央和省委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扎扎實實做好民政領域各項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經與省扶貧辦數據比對,截至2018年9月底,全省共有71.4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其中已脫貧26.6萬人、未脫貧44.8萬人);共有14.7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其中已脫貧4.3萬人、未脫貧10.4萬人),兩項合計,共有86.1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 2015年、2016年、2017年,省民政廳連續三年被評為省直單位精準扶貧目標責任制考評優秀單位,2016年被評為工作突出的省駐村工作隊,2017年被評為定點扶貧優秀單位。

脫貧攻堅黨組擔主責

政治責任肩上扛。湖北省民政廳黨組切實把落實脫貧攻堅工作置于突出位置,2015年以來先后召開黨組會、黨組中心組(擴大)會21次,全面深入學習黨中央和省委關于脫貧攻堅系列決策部署,研究貫徹落實具體措施。成立了由廳黨組書記、廳長任組長,分管廳領導為副組長,相關處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廳扶貧攻堅領導小組,適時召開會議,研究脫貧攻堅重大事項,部署有關工作。2015年以來,共召開廳長辦公會、領導小組會議15次,研究布置相關扶貧工作。

謀劃部署高標準。將脫貧攻堅工作納入民政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對照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三年行動指導意見和省委、省政府以及民政部有關文件要求,印發了《關于在脫貧攻堅中充分發揮民政職能作用的指導意見》《省民政廳關于印發打贏脫貧攻堅戰落實社會保障兜底專項行動規劃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精準分解和具體明確今后一個階段各處室(單位)工作任務。同時,堅持將脫貧攻堅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要點和職能及效能目標考核內容,制定年度脫貧攻堅行動方案,廳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在年度全省民政工作會議、年中工作推進會及業務培訓班、座談會上必講脫貧攻堅工作,推動工作落地落實。

督促落實求精準。堅持把落實脫貧攻堅任務作為年度全省民政重點工作綜合評估的重要內容,定期開展督查評估。組織開展損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治理、社會救助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扶貧領域工作專項整治和農村低保專項治理等行動,定期督導問效。廳黨組成員結合各自分管業務,切實加大對本領域脫貧攻堅工作的調查研究和督促檢查。各業務處室切實加強對本業務領域工作指導,及時發現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2015年以來,廳領導共開展扶貧調研11次,組織廳領導帶隊督查5次,組織開展相關工作第三方評估2次。

集中力量抓扶貧。協調相關部門,在分配中央和省級財政安排的民政領域補助資金時,設置貧困縣、深度貧困地區的分配系數;在安排項目時,優先考慮貧困縣、深度貧困地區的重點發展任務、重大工程項目、重要改革試點,支持其開展民政設施建設。2015年以來,累計下撥37個貧困縣民政補助資金242.6億元;累計下撥37個貧困縣項目資金5.1億元,支持建設民政服務項目231個。全力完成全省10個民族自治縣(市)對口援助工作任務,累計援助資金58.8億元。

聯縣駐村幫扶顯成效

定點幫扶下真功。在力量上建強,成立定點幫扶領導小組,選派1名正處級領導干部脫產掛職任副縣長,主要廳領導每年至少1次,分管廳領導至少每季度1次赴來鳳縣調研督導。在規劃上做細,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會同來鳳縣相關部門制定《省民政廳定點扶貧來鳳縣總體規劃和行動方案(2017-2020年)》和年度工作方案,細化具體任務。在幫扶上傾力,累計向來鳳縣安排轉移支付資金50539萬元,支持來鳳縣落實社會救助等各項民政政策,建設福利院等民政服務設施。此外,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和聯絡員制度,牽頭其他省直定點幫扶單位開展幫扶,2017年以來先后召開聯席會議7次。

駐村扶貧顯真情。先后從廳直系統選派3批16名優秀同志(其中處級干部6人)組建駐村扶貧工作隊,脫產常駐石橋村精準開展駐村幫扶。對標國家脫貧驗收標準,編制到村到戶補短板項目清單,制定年度駐村扶貧工作方案,每年足額預算安排對口幫扶石橋村專項資金300萬元,用于支持石橋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2015年以來,累計安排石橋村扶貧資金1300多萬元、駐村工作隊工作經費125.5萬元。截至9月底,石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由81戶275人減為6戶6人,綜合貧困發生率為0.4%。

全員參與獻愛心。開展脫貧攻堅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專題學習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組織廳機關及直屬單位黨員干部在中國扶貧網進行注冊,參與慈善“幸福家園”項目,積極開展網上在線幫扶。組織機關黨支部與扶貧駐點村支部共聯共建,以廳機關對口聯村、處室支部結對包戶、“愛心媽媽”結對到人等方式,深入開展“我為精準脫貧辦實事”活動。2015年以來,組織黨員干部400余人次赴駐點村走訪慰問,向駐點村捐款23萬余元,捐物1萬余元,捐書1300余冊,撥付扶貧黨費15萬元,贈醫送藥4次、價值3.35萬元,認購愛心農產品3萬余元。

落實政策精準抓末端

織牢兜底保障網。一是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報請印發《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湖北省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實施方案的通知》《省精準脫貧攻堅指揮部關于印發〈湖北省精準脫貧社會保障兜底專項行動規劃(2018-2020年)〉的通知》等文件,以建立健全救助標準量化調整機制、完善低保申請家庭收入評估辦法、落實重點救助和低保漸退政策、建立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開展農村低保和建檔立卡對象比對等為重點,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在政策、標準、對象、管理等方面的銜接,對部分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實施低保兜底。2018年,全省所有縣(市、區)農村低保保障標準均高于國家貧困標準,平均達到每人每年5194元,較2015年底提高2055元,增長65%。二是全面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報請印發《省人民政府關于統籌城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印發《省民政廳關于加強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以年度調整公布供養標準、組織開展對象生活自理能力評估、簽訂供養服務協議、組織實施農村福利院維修改造、開展農村福利院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等為重點,切實提高農村特困供養水平。截至9月底,全省共有農村特困供養對象24.4萬人,實現應養盡養。2018年,全省農村特困供養平均標準達每人每年9265元,較2015年底提高4460元,增長93%。三是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印發《省民政廳關于切實加強臨時救助工作的通知》,將包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內的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個人納入臨時救助對象范圍,簡化審批程序,明確救助標準,加大臨時救助力度。2015年以來,全省累計共實施臨時救助144.9萬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0.3萬人次),累計支出臨時救助資金15.99億元。四是扎實開展醫療救助。印發《省民政廳關于切實加大臨時救助和醫療救助力度助力脫貧攻堅的通知》等文件,全額資助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孤兒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將建檔立卡對象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推行“一站式、一單清”即時結算。2015年以來,累計支出12.6億元,資助參保953.5萬人次;累計支出46.1億元,實施直接醫療救助411萬人次。

加強特殊群體關愛保護。一是加強困難和重度殘疾人保障力度。建立健全殘疾人兩項補貼工作機制,將殘疾人兩項補貼工作納入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工作目標考核內容。按照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每人每月100元、低保家庭殘疾人生活補貼每人每月50元的標準發放補貼,惠及全省42.89萬名生活困難殘疾人和62.97萬名重度殘疾人。開展“愛心助殘行動”項目,為省內困難殘障人員免費配置康復輔助器具,改善生活質量。近年來,累計配置各類康復輔具1729件(套),惠及1700余人。二是牽頭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報請省政府印發《湖北省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實施方案》,建立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長任召集人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組織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建立農村留守兒童信息臺賬。聯合有關部門部署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推動農村留守兒童監護責任落實。組織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機制創新試點,探索出9種關愛保護模式并全省推廣。推動建立基層工作網絡和村(居)兒童主任制度,實現鄉鎮、村全覆蓋。截至9月底,全省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2.9萬人,鄉鎮兒童督導員1479人,村(居)兒童主任2.7萬人;省本級累計投入1500萬元,支持30個縣(市、區)開展機制創新試點。三是推進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印發《湖北省加強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摸清對象建立臺賬,細化關愛服務內容,推進建立健全“四有+X”模式,推廣農村互助式養老服務,探索開展農村幸福院建設試點。截至9月底,全省共有留守老人59.1萬人,14個市州出臺了關愛保護具體實施方案,成立農村老年協會1.6萬個,建設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1.2萬個;支持10個縣(市、區)的60個村(社區)開展農村幸福院建設試點。

動員社會力量參與。一是積極動員引導社會組織參加脫貧攻堅。報請印發《湖北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關于印發廣泛引導和動員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的通知》,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倡議書、舉辦培訓班、選樹先進典型、開展專題活動、落實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稅收優惠政策等方式,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今年以來,已組織省級社會組織開展“走進來鳳”實地幫扶活動2次,捐贈款物400余萬元;共登記認定慈善組織146家(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33家),累計744家包括慈善組織在內社會組織獲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二是支持引導專業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力量積極參與脫貧攻堅。組織實施“三區計劃”, 2015年以來累計選派140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12個貧困縣培養60名本土社工;實施首批“牽手計劃”,選派10家社工機構對口幫扶10家貧困地區的社工機構和民政事業單位;對表現突出的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服務項目進行了集中宣傳,提升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的積極性。三是充分發揮慈善事業幫扶作用。組織開展“精準扶貧,慈善助力”晚會、“扶貧日”捐贈活動、公開征集救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病患者等扶貧濟困活動;搭建慈善力量“互聯網+”匯聚平臺,啟動“慈善醫療眾籌”“幸福家園”項目,促進慈善力量與救助需求的有效對接,助力扶貧。截至9月底,“慈善醫療眾籌”項目簽約醫院136家,累計接受捐款24萬次,籌集救助資金1003萬元,惠及包括農村貧困人口在內的1365名大病患者。

重視貧困地區基層組織建設。認真貫徹落實《村委會組織法》《居委會組織法》和湖北省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以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等重大決策部署,通過組織開展村(居)委會換屆選舉、全面建立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加強村(居)干部隊伍培訓、加強村(社區)辦公服務設施陣地建設等措施,重點加強37個貧困縣和建檔立卡的4821個貧困村的基層群眾性組織建設,使其在脫貧攻堅中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組織開展村和社區“兩委”集中統一換屆,明確“四不宜”、“十不得”等村和社區“兩委”成員候選人負面清單,并建立村和社區“兩委”成員候選人鄉、縣兩級聯審機制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機制,重點指導貧困村(社區)選好“當家人”,建強戰斗堡壘。開展了全省第二輪村務公開民主管理“難點村”治理,共治理1516個村。“十三五”期間每年選擇不低于村總數5%的行政村開展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并通過“以獎代補”政策加強村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全省23065個行政村中有9516個開展了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占總數的41%。在全省開展社區公益創投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逐步向貧困地區農村社區延伸,已新增社區社會組織5000多個。截至9月底,全省100%的村建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100%的村建立了村民會議制度,99%的村建立了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村務公開率達到100%。2015年以來,省級共投入資金1.5875億元專項用于37個貧困縣的基層組織和辦公服務陣地建設,村務公開民主管理“難點村”治理資金5715萬元,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孵化資金480萬元。(根據湖北省民政廳信息整理)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