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節是傳承孝道文化,祭祀先賢、先烈、先人的傳統節日,確保清明節祭掃安全、文明、有序,意義重大,牽動社會各界,關乎社會穩定。近日,江西省各地強化工作部署,加強宣傳引導,細化工作舉措,全力保障清明節期間祭掃工作安全、文明、祥和。
一是強化工作部署,保障祭掃安全。組織全省縣級以上有關部門收聽收看了全國清明節安全祭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印發了工作通知,提出了工作要求。各地充分發揮殯葬改革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依法加強對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等火種、火源管控,堅決制止違反規定的祭掃行為,積極處置阻礙執行公務、聚眾鬧事和妨礙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行為。各級民政部門落實“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工作要求,建立主要負責同志負總責、分管同志具體抓的祭掃安全管理和行業監管責任制,建立清明節期間值班值守制度,實時監控祭掃情況,制定了工作方案預案,加強部門協調,明確各部門責任。殯葬服務機構強化對重點場所、關鍵環節、重要設備用品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嚴格執行應急值守、監測預警、重特大事故報告制度。
二是加強宣傳引導,倡導文明低碳。省政府授權省民政廳向社會發布《清明節安全文明祭掃的通告》,省委宣傳部、省民政廳、省文明辦聯合發出《清明節安全文明祭掃倡議書》;與省政府新聞辦聯合召開清明節安全文明祭掃新聞發布會,向新聞媒體和社會大眾介紹江西省清明節安全文明祭掃服務保障有關情況,倡導綠色文明殯葬和文明低碳祭掃。要求黨員干部帶頭,動員廣大群眾增強安全意識,盡量選擇錯峰祭掃,優先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減少祭掃逗留時間,提倡鮮花祭掃、網絡祭祀等文明祭掃方式,支持并主動參與殯葬改革。各地通過當地主流媒體、微信公眾號、微博、手機短信等形式廣泛宣傳,舉辦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活動,用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文藝形式宣傳“文明祭掃、綠色殯葬”。各殯葬服務單位發揮宣傳陣地作用,主動邀請媒體代表、社會代表、群眾代表,舉辦“開放日”“服務體驗日”等活動。
三是細化便民舉措,提升服務水平。各地加強文明祭掃服務保障,增設服務網點,延長服務時間,優化服務流程,強化人文關懷,提供網上預約、開展網絡祭掃平臺等便民服務,提供更多體貼、溫暖、人性化和個性化服務,切實為祭掃群眾排憂解難。采取開通公交祭掃專線,設置應急醫療服務站,組織志愿者引導交通,完善應急設施等服務,方便群眾祭掃。各殯葬服務單位積極創新服務模式,細化便民惠民舉措,依托自身并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推行“鮮花換紙錢”和“絲帶寄哀思”等服務,印制服務手冊,落實服務承諾和價格公示要求。各地還集中對違反價格管理要求、制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等行為進行查處,組織開展江祭遙祭、社區公祭、集體共祭等祭掃活動。
四是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營造改革氛圍。各地通過發文件、發警示、提要求等形式,要求黨員干部帶頭,自覺做到廉潔、文明、節儉祭掃,帶動群眾參與,形成安全文明祭掃殯葬新風尚。充分發揮村民委員會、紅白理事會等基層組織及村規民約的約束作用,注重發揮老黨員、老教師、鄉賢能人等作用,保障農村地區祭掃安全,為群眾祭掃創造便利條件,引導群眾安全文明低碳祭掃,文明節儉操辦喪葬事宜。倡導鄉鎮、村(居)干部參加喪屬追思會,體現對逝者的尊重、對生者的慰藉。(根據江西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