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以來,四川省各級民政部門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清明節工作部署和民政部的通知要求,壓實安全責任,強化安全管理,從3月1日至4月7日17時,四川全省各殯葬服務機構共接待祭掃群眾940萬余人次、車輛114萬余臺次,其中,清明節3天小長假期間接待群眾439萬余人次、車輛64萬余臺次,出動服務保障人員0.8萬人次,實現了“綠色殯葬、平安清明、文明祭掃”的目標。
一、錯峰祭掃更加凸顯。3月以來,四川全省各殯葬服務機構共接待祭掃群眾940萬余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0.5%,但在清明3天小長假中,接待祭掃群眾439余萬人次,總體比去年減少10%以上,近半群眾選擇在節前兩周至三周進行祭掃活動,且逐漸由雙休日祭掃向工作日祭掃轉變,據部分公墓反映,工作日接待祭掃群眾是去年同期的3倍。從四川全省27個部、省級祭掃觀察點的統計數據看,清明節小長假期間接待群眾51萬余人次,比去年下降12.18%,每天的祭掃人流量分別是28.4萬人次、14.29萬人次、8.4萬人次,依次呈遞減態勢。
二、綠色殯葬更加普及。繼續強化在殯葬服務機構內禁止燃放香蠟紙錢、煙花爆竹工作舉措,拓展深化“禁燃禁放”成果,續續開展香燭鞭炮換鮮花、絲帶,免費提供節地生態穴(格)位等活動,無煙祭掃、生態安葬逐漸成為群眾共識。今年清明節,四川全省公墓機構承諾公益捐贈4000余個節地生態葬穴(格)位,是去年的2倍。各地在清明節期間舉行了50余場次的節地生態集中落葬儀式,數千名生態墓穴受捐者家屬帶頭踐行生態環保祭祀新理念,倡導低碳環保祭祀新方式。
三是文明喪葬更加自覺。四川各地民政部門及殯葬服務機構聚焦“仁孝四川”主題,弘揚清明文化,倡導文明禮俗,樹立喪葬新風。四川省民政廳創新開發了“仁孝四川”網上祭祀平臺,聯動各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宣傳和文明祭祀公益活動。各地公墓創新祭祀服務供給方式,推出網上遠程祭祀、微信掃碼祭祀服務,組織清明感恩文化節、贈送黃絲帶、開啟天堂郵箱、發出文明祭祀簽名倡議、自覺抵制迷信祭品等公益活動,很多群眾以鮮花祭祀、植樹安葬、家庭追思會、詩歌朗誦會等形式感恩先輩、祭祀親人、抒發衷情,文明喪葬、低碳祭祀漸漸成為公眾的自覺行為。
四是安全保障更加有效。四川強化安全工作部署,健全部門協同機制,明確基層黨政職責,落實機構主體責任,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統籌、民政主管、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安全共治格局。清明期間,四川省民政廳將清明安全祭掃放到頭等重要的位置,既強抓部署,又盯死盯牢,由廳領導帶隊的三個巡查暗訪組深入殯葬機構和村社巡視巡查暗訪,各市縣政府及民政等部門先后組織開展了千余次消防安全檢查巡查,基本做到不留死角全覆蓋,全力保障清明祭掃安全有序。(根據四川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