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試點城市,西寧市堅持服務型居家養老和托底性機構養老相結合,堅持滿足老年人需求和發展服務業相結合,不斷促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融合發展,加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具有本地特色的養老服務格局已初見成效,全市養老事業全面協調穩步發展。
一是多策并舉,引領服務業發展。為強化政府對養老服務業發展的責任意識、激發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熱情,西寧市先后制定出臺了《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養老服務實施方案》,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養老機構綜合責任險等實施辦法,民辦養老服務機構資助辦法,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準入制度等政策文件,采取稅費減免、床位補貼、運行補貼、購買服務等方式,扶持社會資本投資興辦養老服務設施、參與養老服務業,促進養老服務模式多元發展。
二是“三化”并舉,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將構建“老人喜愛、家庭接受、社會滿意”的養老服務體系作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目標,以“養老服務社會化、智能化和產業化”建設為重點,全面激活養老服務業。在加大市區兩級公辦養老機構建設的同時,大力扶持民辦養老機構發展,先后引進青海頤錦園健康養老城、久美藏藥醫養院、海湖新區老年公寓等7個建設項目,引資額達到12.4億元。積極整合社會和社區(村)的各類服務資源,著力構建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在100%的市區、87%的鄉鎮和63%的農村建設了為老服務中心,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居家養老的覆蓋面和受益人群逐步擴大。積極創新拓展居家養老智能化建設,加大“互聯網+”養老應用。建立養老服務綜合管理平臺,成立了老人需求受理話務中心,為老人配備了“一鍵通”呼叫器,在日間照料中心運行“遠程監管和照護系統”,實行24小時服務,為全市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居家服務。大力發展養老護理、餐飲配送、家政服務、日間照料、老年旅游等多樣化服務項目,積極培育品牌化、連鎖化的養老服務機構。加快農村養老服務設施改造升級,投資5900萬元在200個村建設農村老年之家。
三是建管并舉,保障養老服務業發展。加強養老服務業人才隊伍建設,把養老護理員技能培訓納入教育培訓體系,在湟源牧校開設了養老護理專業,每年培訓200多名專業學生。定期組織社工人才、醫護專家到全市各類養老服務機構開展專業護理培訓,提高機構養老服務水平。協調大中專院校、慈善組織、企事業等單位,建立志愿者服務隊伍,開展養老志愿服務,初步形成志愿服務常態化機制。建立了高齡補貼及自然增長機制,連續四年提升補貼標準;積極落實了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補貼、民辦類養老機構床位補貼和老人護理補貼等政策,并對公辦類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經費和運行經費給予適當補助,養老服務能力得以快速提升。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建立了政府購買服務評估評價及績效考核指標,采取委托第三方的方式對服務承接主體的合同履行、服務質量、對象體驗、資金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進行績效評估、工作評價和期中(終)考核等工作。加大督查力度,通過實地走訪、查看運營情況和隨機抽查的形式對服務情況進行全程的監管,營造安全、誠信的養老服務消費環境,推動養老服務業質量和水平的提高。(根據青海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