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河南省兜底保障脫貧現場會在柘城縣召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按照《河南省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和全省脫貧攻堅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安排部署,總結交流全省兜底保障脫貧工作經驗,部署深入推進兜底保障脫貧工作任務。
副省長舒慶、省民政廳廳長鮑常勇出席會議并講話,省政府副秘書長朱良才主持會議,商丘市委書記王戰營介紹了商丘經濟社會發展及民生保障工作情況,商丘市、焦作市、駐馬店市、柘城縣、中牟縣、河南省慈善總會6個市、縣、單位作了交流發言。與會人員并觀摩了柘城縣中心敬老院、鄉鎮敬老院、兒童福利院、村“兒童之家”和農村社區。
舒慶指出,各地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有關兜底保障脫貧工作的決策部署,不斷完善兜底政策體系,出臺了一系列兜底脫貧政策措施,實現了特困人員、殘疾人、困境兒童等貧困群體救助保障政策與低保、扶貧政策的全面銜接;持續提高救助保障標準,惠及600多萬困難群眾,兜底保障脫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通過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做好受災困難群眾生活救助和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編密織牢了民生保障安全網;通過廣泛動員慈善組織、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幫助困難群眾脫貧增收,營造了關心關愛貧困群眾的良好氛圍。
舒慶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艱巨性和復雜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握關鍵,聚焦貧困老年人、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和無勞動能力的特定貧困群體,加強以低保救助、特困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救助制度為主體,以老年人福利、殘疾人福利、兒童福利、社會幫扶、社工助力為輔助的兜底保障體系建設,確保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突出抓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一是著力加強社會救助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完善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將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貧困家庭和患殘疾、重病等原因造成的貧困家庭和人員按程序納入農村低保范圍;建立救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保證每年農村低保標準動態、穩定地高于脫貧標準;對無法通過扶貧開發措施脫貧的兜底保障對象“應保盡保”,對有一定扶持能力的兜底保障對象“應扶盡扶”;正確處理脫貧摘帽和農村低保持續、穩定兜底的關系,確保實現持續、穩定脫貧。二是著力兜牢貧困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和安全底線。不折不扣落實好民生實事,把城鄉低保對象、殘疾人生活費及時足額發放到他們手中;對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及時納入特困救助供養范圍,對發生突發性困難的及時給予臨時救助,認真落實好醫療救助政策,做好受災群眾緊急救援、生活救助和倒房重建工作,完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制度,持續筑牢民生兜底保障網。三是著力提升兜底脫貧的服務能力。加強兜底保障服務設施建設,落實鄉鎮政府主體責任,組織實施好敬老院安全、清潔、溫暖、文化、康復“五大工程”,推動敬老院綜合提升、轉型發展;增強基層隊伍服務管理能力,落實人員配備要求,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經辦能力建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為困難群眾提供更加及時、高效、專業的服務;抓好村級基層組織建設,切實增強“兩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四是著力攻克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難點。要用足用好深度貧困地區支持政策,在社會服務兜底脫貧工程的政策支持、資金投入、項目安排等方面,對深度貧困地區給予更加集中、精準、有效的支持,尤其要加強政策引導和項目的資金傾斜;加強特殊貧困群體綜合保障,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三留守”人員、貧困老年人、重度殘疾人等群體,在落實發放救助金等生活保障政策的同時,通過資助參保解決養老、醫療問題,通過危房改造或異地搬遷解決住房問題,通過“兩免一補”等方式解決教育問題;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體系;組織推動社會力量助力脫貧,鼓勵和引導各級各類社會組織幫助困難群眾脫貧增收,組織實施一批面向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社會工作服務示范項目,引導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以農村殘障人員、困境兒童、留守老年人、留守婦女為重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
舒慶強調,各地、各部門要把做好兜底保障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提高政治站位,壓實工作責任,各司其職,形成兜底保障工作合力;要強化作風建設,以作風建設的高質量推動高質量的脫貧攻堅工作;要完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市、縣兩級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作用,強化兜底脫貧工作的督導考核,確保兜底脫貧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鮑常勇指出,這次會議是河南省首次召開兜底保障脫貧專題會議,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對兜底保障脫貧工作更加關注、更加重視。2016年以來,民政兜底保障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是完善了政策措施,強化了制度保障,較好實現了特困人員、殘疾人、困境兒童等困難群體救助保障政策與農村低保制度、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二是持續提高救助保障標準,增強了兜底能力,3年來全省累計投入民政兜底保障資金358億元,年救助保障貧困人口達到1270萬人;三是連續兩年組織開展了基層民政工作大走訪大調研活動,補齊了硬件短板,加強了兜底保障服務設施建設,推動了民政兜底保障脫貧能力不斷增強;四是開展專項整治,健全低保申請家庭核對、經辦人員近親屬備案等長效機制,推進“以案促改”,提高了兜底保障的精準度;五是積極引導社會參與,2017年以來,全省性社會組織累計投入價值42.9億元款物,直接受益群眾1000多萬人次,營造了良好社會氛圍。同時,也存在著兜底保障水平較低、兜底保障能力不足、有的地方兜底保障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
鮑常勇強調,各地要加快健全以貧困老年人、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貧困群體為重點,以低保救助、特困救助、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制度為主體,以社會福利保障、慈善捐助、社會幫扶、社工助力為輔助的綜合性兜底保障體系。重點是抓好6方面工作:一是完善農村低保制度,深入推進農村低保兜底保障脫貧,認真落實完善農村低保政策,深入推進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二是健全專項救助體系,不斷增強綜合兜底脫貧效能,穩步提高救助保障標準,落實醫療救助政策,加大臨時救助力度,扎實做好自然災害救助和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三是拓展社會福利制度,強化特殊貧困群體托底保障,完善老年人、殘疾人社會福利制度,加快建立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四是夯實基層基礎,持續提高兜底服務保障能力,完善兜底保障脫貧服務設施,健全基層兜底服務網絡,補齊基層基礎工作短板。五是凝聚社會力量,積極助力兜底保障脫貧,積極動員社會組織、慈善力量、專業社工和志愿者參與兜底保障脫貧。六是完善工作措施,做到“五個強化”。即完善市縣兩級困難群眾生活保障協調機制,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兜底保障脫貧工作格局,強化部門責任;完善兜底保障脫貧工作績效評價機制,將評估結果作為分配救助保障資金和福彩公益金的重要因素,強化政策落實;以農村低保專項治理、以案促改為載體,強化精準兜底;抓住村“兩委”換屆“回頭看”有利時機,強化村級組織建設;廣泛深入宣傳兜底保障政策措施,強化宣傳引導。
省扶貧辦、教育廳、財政廳、住建廳、衛計委、殘聯、慈善總會負責同志,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市長、副縣(市)長、民政局長,2018年擬脫貧的33個縣的縣長、民政局長和2019年擬脫貧的14個縣的分管民政工作的副縣長、民政局長參加會議。(根據河南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