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縣是河南省級貧困縣,近年來該縣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積極探索創新脫貧路子,立足本地實際,大力實施特困群體集中供養服務體系建設,全面實施農村敬老院提升改造工程,解決了農村分散供養建立卡特困人員收入增收難、脫貧門路少的問題,拓寬了兜底人員脫貧退出的路徑,發揮民政工作在脫貧攻堅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助推脫貧攻堅,實現了精準脫貧。
一 、科學規劃。針對汝南縣由于歷史欠賬多,存在著基礎設施落后、服務功能不全、安全隱患較多,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縣委、縣政府于2017年10月實施以“健全配套設施、完善服務功能、提升管理水平”為重點內容的農村敬老院改提升工程,組織有關人員到蘭考等縣實地學習考察,借鑒外地敬老院院建設與管理的先進經驗,科學編制全縣農村敬老院提升改造總體規劃,實施統一改造。
二 、嚴格標準。在建設選址上,將全縣20個農村敬老院全部規劃建設在交通便利的道路旁邊;在院內環境建設上,按照“五園合一”的標準,對所有敬老院統一規劃建設小花園、小游園、小菜園、小果園和小養殖園,既美化了環境,又以園養院;在提升改造上,全部按照“13個統一”標準進行規劃,即:為每位院民的住室統一安裝冷暖空調、電視,室內統一配備床、桌、柜、椅和床上用品,統一安裝遠程智能管理系統,統一數老院工作人員服裝,室內外統一粉刷、統一對電路改造,統一煤改電(氣),統一軟件管理,確保提升改造后的農村敬老院,能正成為特困人員頤養天年的“幸福樂園”。
三、強力推進。實行縣鄉黨政主要領導掛帥,成立縣鄉兩級農村敬老院提升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推進聯席會議制度,各鄉鎮(街道)、縣直各部門實行“一把手”負責制。縣委書記、縣長多次深入施工一線,現場辦公,協調解塊困難和問題。各鄉鎮自我加壓,克難攻堅,強力推進,確保了提升工程按時間節點如期推進。建立健全了工程質量責任制,明確鄉鎮(街道)主要負責人為工程第一責任人,民政局主要負責人為工程直接責任人,住建部門承擔工程的指導和監管責任,全面加強建設過程中各個環節的質量監控,強化督查力度,嚴格按照設計計圖紙施工,確保工程質量。
四、強化保障。堅持多方籌措,落實農村敬老院提升改造資全。一是堅持財政“投”。縣政府在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通過優化調整支出,安排財政資金1211萬元,有力保障了工程順利實施。二是落實鄉鎮“配”。全縣各鄉鎮(街道)共配套300萬元推動了工程順利實施。三是動員企業“籌”。通過全員發動,縣供電公司自籌資金20萬元,用于電力改造。四是號召社會“捐”。積極號召熱心農村敬老院事業的社會團體、個人進行募捐,共募捐到資金269萬元,全部用于敬老院項目建設。經過多措并施多方努力,全縣共籌集資金2000多萬元,為全縣農村敬老院提升改造工程提供了資金保障。
五、規范管理。堅持建管并重,實施硬件、軟件兩手抓,切實提高農村敬老院管理服務水平。在院長選配上,按照個人自薦、鄉鎮把關審查的程序,重點選聘那些熱心于農村老院工作,有一定基層工作能力特別是勇于奉獻的農村黨員任院長。在制度建設上,統一制定了(院民公約)《院長職責》《服務員職責》《財務管理制度》《伙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下發到各個敬老院執行。在監督管理上,立足實際,各敬老院均成立了院務管理委員會,加強對敬老院工作的監督管理。在服務提升上,通過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勞務派遭、增加公益性崗位等方式,選配好服務人員,充實民政所和基層民政服務機構工作隊伍:定期舉辦培訓班,提升人員素質,提高服務質量。
六、動員入住。在全面完成農村敬老院硬件改善、軟件提升的基礎上,組織縣民政局、縣扶貧辦、縣殘聯、各鄉鎮(街道)對全縣分供養特困人員進行全面排查,鼓勵和動員那些身體條件較差、無勞動能力、脫貧増收難度大的建檔立卡特困人員就近納入村級農村敬老院進行集中供養,升級改造后,新入住的建檔立卡特困人員610名,實現了直接脫貧,切實托住建檔立卡特困人員的民生底線,提升了該縣脫貧質量。(根據河南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