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省民政廳、省扶貧辦聯合印發《進一步動員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旨在進一步廣泛動員全省社會組織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助推全省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2020年同步全面小康,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實施方案》明確了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的主要目標: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產業信息匯集、行業資源聚集、專業人才密集等優勢,鼓勵支持全省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從幫助貧困人口解決最直接、最現實、最緊迫的問題入手,促進社會幫扶資源進一步向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匯聚,在承擔公共服務、提供智力支持、實施幫扶項目、協助科學決策等方面主動作為,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應有作用。
《實施方案》明確,要堅持“自愿參與、精準扶貧、綜合幫扶、形式多樣”的幫扶原則。《實施方案》還界定了幫扶主體:即在全省民政部門登記的作用發揮較好,綜合能力較強、誠信度高、社會影響力大的社會組織;明確了幫扶對象:以貧困縣、貧困鄉、貧困村和貧困群眾為幫扶對象,重點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
《實施方案》提出了具體幫扶措施,重點開展產業扶貧、智力扶貧、健康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商貿幫扶、捐贈幫扶、志愿幫扶。一是產業扶貧,即借助行業協會商會類社會組織行業優勢和影響力,結合貧困縣、鄉、村情和貧困家庭人口、資源、技能、致貧原因及產業發展意愿,圍繞產業發展基礎和發展定位,幫助貧困縣、鄉、村和貧困群眾因地制宜地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旅游業及蔬菜、林果、藥材種養殖業等扶貧特色產業。二是智力扶貧,即教育類社會組織要參與教育扶貧政策的落實,參與實施教育扶貧結對幫扶、扶貧助學助因項目,科技美、學術類社會組織要進行智力和技術支持,對貧困縣、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把脈問診、出謀劃策、并從實際需要出發,傳授培訓實用技術、培訓產業技術骨干、提供技術咨詢。鼓勵職業培訓類社會組織發揮人才培養優勢,有針對性地舉辦培訓班,幫助扶貧對象(含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農村低保對象、特國人員、貧困殘疾人)學習掌握職業技能、致富技術,提供職業指導,增強就業能力。鼓勵社會組織有序組織大學生、退休老師、社會人士到其困地區開展扶貧支教,鼓勵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加大對貧困學生資助力度。三是健康扶貧,即鼓勵醫療衛生類社會組織通過提供醫療技術支持、衛生人才培訓和緊缺設備援助等,幫助貧困地區提高醫療水平,改善服務設施,支持社會組織針對貧困人口實施兒童營養改善、新生兒疾病篩查、小兒先心病治療、婦女兩滴篩查、優生優育、白內障治療、失能失智老人照護等健康項目,幫助解決大病、地方病、慢性病等問題,做好疾病預防宣傳、早發現、早治療等工作。動員有條件的社會組織對貧困人口開展義診、免費體檢等公益活動、鼓勵支持相關公益慈善組織通過設立專項基金等形式,開展貧困人口重特大疾病專項救助。依托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向社會公眾進行葬捐,加大慈善醫療救助力度,精準對接特殊困難家庭,減輕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負擔,鼓勵非營利性民辦醫院對貧困人口開展一對一幫扶和義診等活動。四是易地扶貧搬遷,即鼓勵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易地扶貧搬遷,促進幫扶資源與建檔立卡搬遷戶精準對接,幫助報遷群眾發展生產、充分就業、支持社會組織發揮專項建設規劃、心理疏導、關系調適等方面的優勢,促進搬遷群眾融合適應,形成現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為“搬得進、穩得住、能脫貧”創造條件。五是商貿幫扶,即利用社會組織會員廣泛的優勢,通過采購、代銷、委托加工、農企直通車等形式、幫助貧困縣、鄉、村對接外部市場,促進“弱食出血”,幫助其團本嚴謹性。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駕駛開展電子商務,建立電費工作總在互聯網上部助推銷費因地區特色農產品。六是捐贈幫扶,即直接通過捐費、擁地,實施一批督狀項目,幫助貧困村開展教育、養老、衛生、文化、社會保障、基層組織等領域的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重點推進飲水、道路、供電、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注重老年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殘疾人的關愛幫扶,對于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等脫貧的貧困家庭,建立完善點對點捐贈救助幫扶機制,改善其基本生活條件。七是志愿幫扶,是支持貧困縣培育發展志愿服務組織,鼓勵支持志愿組織和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參與貧困識別、扶貧調研、助數支醫、文化下鄉、科技推廣、創業引領等扶貧活動。充分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深入貧困村,以貧困家庭為重點,為兒童提供生活,學習、心理和安全等方面服務,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代際溝通、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服務,為青壯年提供技能培訓、能力提升、就業援助、生計發展等服務,幫助貧困家庭和個人擺脫困境。(根據貴州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