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省各級民政部門著力加強制度銜接、提高保障水平、強化政策傾斜,全力助推貴定縣等18個縣減貧摘帽。
強化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對象銜接,確保“兜準底”。民政部門與扶貧部門定期開展救助對象和貧困人口信息比對,推動落實共同開展入戶核查、共同開展民主評議和張榜公示、共同開展鄉鎮審核“三共同”機制,及時將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納入低保保障范圍。18個貧困退出縣(市、區)共將36.4萬貧困人口納入低保和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占救助保障對象77.5%;共將2.25萬易地扶貧搬遷貧困移民納入城市低保。
持續穩步提高救助保障水平,確保“兜住底”。2018年盤州市和六枝特區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3936元/年,其余16個縣提高到3876元/年;特困供養基本生活平均標準達837元/月,照料護理平均標準達1186元/月。
強化貧困人口救助保障政策措施,確保“兜牢底”。強化分類施保政策落實。對納入農村低保的貧困人口中的重病、重殘等特殊困難群體,在發放基本保障金的基礎上,再按當地低保標準的30%增發特殊困難補助金;強化貧困人口低保核算收入抵扣措施。對貧困人口家庭成員因殘疾、患重病、慢性病、非義務教育階段教育等增加的剛性支出,在申請低保核算家庭收入時按規定進行扣減;建全低保“漸退機制”。對納入農村低保的貧困人口家庭成員考取公務員、事業單位、外出務工等實現就業,家庭人均收入超過當地低保標準的,分別給予3個月至12個月的救助緩退期;對特殊貧困群體實施分戶施保。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重殘、重病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參照單人戶納入農村低保范圍;強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落實。2018年,18個貧困退出縣(區)共將1.2萬貧困人口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享受到基本生活、疾病治療、照料護理、住房保障等全方位托底供養服務;強化臨時救助制度救急解難功能。截至2018年底,18個貧困退出縣(區)按每人1500元的標準給17.4萬易地扶貧搬遷貧困移民發放一次性臨時金2.6億元;分別實施因病臨時救助、因學臨時救助4400人、1240人;強化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救助保護。進一步編密織牢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救助保護安全網,縱向貫通省、市、縣、鄉、村,橫向聯接各相關部門的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救助保護工作聯動機制不斷健全完善,有效保障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健康成長。(根據貴州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