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為有效緩解博覽會期間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壓力,豫滬兩地合力救助,成功接回16名河南籍受助人員,助力國際盛會成功舉辦。
10月14日,上海市民政局向河南省民政廳來函,請求協助接回在滬疑似河南籍長期滯留人員,并委派救濟救災處李志龍處長來豫溝通對接。河南省民政廳高度重視,迅速印發了《關于協助上海市做好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涉及接回返鄉任務的鄭州、開封、洛陽、駐馬店、周口等10個省轄市和直管縣(市)選派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經驗豐富的業務骨干,組成接送工作隊,立即赴上海市開展救助工作。
工作隊抵達上海后,迅速展開救助工作,采取“聽、問、記、拍”方式,用鄉音鄉情拉近關系,耐心詢問親朋好友姓名,發回受助人員照片在本地進行人臉識別,并對疑似河南口音但不能確定所在地區的受助人員進行集體甄別和交叉甄別。經過兩天認真細致地甄別工作,最終確定16名受助人員符合接回條件,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安全將受助人員接回本地并開展尋親工作。
信陽市救助管理站的代竹松對甄別難度大的救助對象不放棄,反復甄別,耐心詢問,悉心傾聽受助人員講述,不斷向受助人員提示當地鄉鎮、河流、村莊、生活習慣等信息,像家人一樣幫助他們恢復多年以前的記憶。接回疑似信陽籍受助人員后,一方面立即為他們辦理入站手續,并按工作流程推送至全國尋親網和今日頭條;另一方面耐心尋找有價值的尋親線索。經過耐心問詢和口音甄別,一位年近70的女性受助人員張恒秀(音),身份信息漸趨明朗,經查詢得知其家庭住址疑似為光山縣孫鐵鋪鎮周鄉村,立即與其家人取得了聯系。經了解,這位女性受助人員真名叫張馮連,她的家人已尋找她將近8年的時間,盡管杳無音訊,但她的家人一直沒有放棄對她的尋找。信陽市救助站工作人員告知其家屬接領方式之后,當日晚上,她的孫女趕到信陽市救助管理站,在見到久別的奶奶之后,留下了激動喜悅的淚水,并哽咽著向工作人員表示:“我終于找到我的奶奶了,我們全家多年來的團圓夢終于實現了”。之后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完善了交接手續,將張馮連接領回家。為表示對信陽市救助站的感激之情,幾天后她們攜帶著錦旗,向工作人員表示誠摯的謝意。
此次豫滬兩地聯動開展跨區域協作,將16名救助人員全部接回,有效緩解上海市進口博覽會期間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救助管理工作壓力,充分展現了河南省民政干部職工認真負責、敢于擔當的良好工作形象,得到了上海同仁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賞。(根據河南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