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再次被民政部、財政部聯合表彰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福彩公益金支持領域工作成效明顯的6個省份之一。這也是陜西省連續第三次獲此殊榮,是全國獲得此項表彰獎勵最多的省份,標志著陜西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邁入了全國先進行列。
2018年,陜西省進一步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繼續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養老服務工作推進有力、真抓實干、成效顯著,養老服務業加快奔跑,中省兩級共投入福彩公益金4.0166億元資助養老機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農村互助幸福院設施建設和運營。全省已建成運營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11036個,其中公辦養老機構432個、民辦養老機構287個,城鎮社區日間照料中心657個、農村互助幸福院9660個,養老床位21.19萬張,醫養結合試點單位200多個,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30個。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1、突出建章立制,完善政策法規。出臺《關于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實施意見》(陜政辦發[2018]8號),《關于加強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的意見》(陜民發[2018]33號)、《建立和完善養老護理員培訓機制的實施意見》(陜民發〔2018〕40號)等文件,創制普惠型養老服務保障政策和人才隊伍建設制度,政策體系更加完善。
2、加強學習交流,促進措施落地。采取經驗交流、現場觀摩、媒體推介等方式,召開了全省養老服務工作會、農村養老工作推進會和城市養老座談會,成功舉辦第三屆絲綢之路(陜西)養老與健康國際博覽會,促進了相關政策落地,相互學習借鑒了發展管理經驗體會,展示了養老服務業發展成果;在主流媒體集中宣傳養老服務體系建設4次、刊登稿件6篇,提升了陜西養老知名度。
3、聚集農村養老,關愛留守老年人。加快建立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農村養老工作質量提高,為精準扶貧提供有力支撐,增添新動力。建立廳際聯席會議制度,落實工作責任,強化部門協作,形成共管合力。建立留守老年人信息臺帳和定期探訪制度,摸清留守老年人底數,建檔立卡,定期開展上門探訪,實施精準服務。截止目前,全省45.86萬農村留守老年人已全部納入服務體系之中。
4、以標準化為抓手,扎實開展質量建設。在工作方法上求創新,在提高服務質量上求突破,以養老服務業標準化建設為抓手,采取先行試點、逐步推廣的模式,積極開展養老服務標準化體系建設,促進養老院整體服務質量提升。遴選20家養老機構開展省級第一批養老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工作,成為全國較早成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并開展標準化工作的省份。已發布了1個養老服務業省級地方標準,有8個標準已立項省級地方標準,5個標準已完成終審。對全省13個市(區)的25個縣(市、區)約50個養老機構質量建設專項行動進行抽查檢查。
2019年,全省再鼓干勁,再添措施,將養老服務業推向更快發展軌道。
健全機制,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上下左右協同聯動的工作機制;完善政策,進一步聯合省財政廳修訂民辦養老機構建設補助管理辦法、推動建立養老院入住失能、半失能護理補貼制度;放開市場,引導支持社會資本進入養老市場,推進公辦民營多元化發展;加強設施,資助建設200個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000個農村互助幸福院、18個縣級福利中心(老年公寓)、打造1個市級老年養護機構項目;推廣試點,擔任第三批全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的西安市和寶雞市,著力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構建一院(社區小型養老院)、一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一站(養老服務站點)的養老服務網絡體系,形成可復制推廣經驗;促進融合,配合衛健部門開展醫養結合工作,促進醫和養深度融合,加強護理型養老機構培育,對養老院接收失能老年人給予支持傾斜;引入互聯,積極推動居家社區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充分利用互聯網+養老模式,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以“五助”(助餐、助浴、助醫、助急、助潔)為主的多樣化、個性化服務;重視人才,省級免費培訓1000名養老護理員,市、縣通過民政系統培訓和養老機構培訓,培訓1萬名養老護理員;提升質量,出臺《陜西省養老服務標準化示范項目管理辦法》《陜西省養老機構星級評定辦法和標準》,開展省級第二批養老服務標準化示范單位創建和養老機構開展星級評定工作,推動養老院服務質量整體提升。(根據陜西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