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重慶市綜合防災減災“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總結回顧了“十二五”時期全市綜合防災減災工作主要成效,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時期防災減災工作面臨的形勢,安排部署綜合防災減災工作。
《規劃》強調,“十二五”時期全市防災減災法規規章政策不斷完善,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體系不斷完備,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力度不斷加大,自然災害應急救助投入不斷增加,防災減災專業隊伍不斷壯大,防災減災宣傳教育不斷深入,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不斷提升,但仍面臨自然災害風險依然較大,防災減災基礎依然薄弱,城市高風險、農村低設防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等嚴峻形勢。
《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綜合防災減災工作九項主要任務:進一步加強防災減災救災法規制度建設;進一步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進一步增強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風險管理能力;進一步增強自然災害應急處置與恢復重建能力;進一步增強重大工程防災減災能力;進一步增強科技防災減災能力;進一步增強基層防災減災能力;進一步增強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進一步加強防災減災人才隊伍建設。
《規劃》明確,“十三五”期間主要實施六項重大工程。一是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全面推進以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防治以及應急體系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二是防汛抗旱工程,健全防汛抗旱指揮調度體系,進一步加強防洪排澇設施建設,提升主要江河和重點中小河流重要河段的防洪能力,繼續推進防洪控制性水庫工程建設,實施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完善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山洪災害綜合防御體系,增強重點區域和城鄉抗旱能力,有效減輕因洪旱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三是氣象防災減災城鄉一體化工程,升級完善預警信息發布平臺,推進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推進標準化氣象災害防御鄉鎮(街道)建設,推進以預警聯動和氣象災害風險管理為核心的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四是防震減災建設工程,強化地震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推進地震災害預防體系建設與基礎探測,完善地震應急體系,建設智慧城市地震行業專用云計算平臺,推進防震減災文化建設,不斷夯實防震減災工作基礎。五是林業災害防控工程,強化森林火災預防、撲救、保障三大體系建設。六是綜合減災救災工程,推進綜合減災救災大數據體系建設,開展自然災害風險評估。建設中央救災物資重慶儲備庫、市級救災物資儲備新庫、區縣(自治縣)救災物資儲備庫、鄉鎮(街道)救災物資儲備點,繼續開展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和市級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探索開展綜合減災示范區縣、減災示范鄉鎮(街道)創建試點。建設能夠覆蓋一定范圍,具備應急避險、應急指揮和救援功能的應急避難場所。(根據重慶市民政局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