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深化設立許可審批。通過降低準入門檻、放寬投資準入、優化審批流程、精簡審批手續、完善價格形成機制、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和加強行業信用建設等7項改革措施,暢通養老機構準入渠道,1—11月,全市新增社會辦養老機構74所,凈增養老床位8200張。
二是加大稅費優惠力度。為收住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等養老服務的養老機構,免征增值稅。符合條件的居家養老服務企業,可同等享受小微企業稅費減免、創業補貼、投融資支持等優惠扶持政策。
三是提高建設補貼標準。社會辦養老機構利用自有產權建設養老機構新增床位50張以上的,市級財政對其新增床位給予平均每張1萬元建設補貼;利用租賃產權(房屋租期5年及以上)新增床位20張以上的,給予平均每張5000元建設補貼。
四是探索建立基本公共養老服務制度。建立基本公共養老服務清單,健全基本公共養老服務評估機制,完善與評估等級相銜接的老年照護支付制度。創新基本公共養老服務供給,探索建立獨居、留守、失獨老年人家庭探訪服務制度和經濟困難的失能失智、高齡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制度。探索建立家庭養老服務技能培訓制度,對照顧失能老年人的家庭成員提供免費技能培訓。鼓勵社會力量為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短期替代照護服務。
五是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研究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的合理機制,增強老年人接受長期護理照料的支付能力,引入商業保險機構參與服務,促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持續發展。建立長期護理需求等級、服務標準、質量評價等行業規范,探索建立居家、社區和機構等專業護理服務體系,保障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需求。(根據重慶市民政局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