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地方動態 > 正文

江蘇出臺全國首部地方性慈善法規

時間:2017-12-0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辦公廳
【字體:    打印

《江蘇省慈善條例》于2017年12月2日經江蘇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這是我國《慈善法》出臺后,省級層面出臺的首部地方性慈善法規,也是踐行十九大慈善事業發展要求的具體舉措。

慈善事業立法保障在江蘇早有實踐。早在2010年,江蘇省在全國首次出臺了《江蘇省慈善事業促進條例》,為國家層面慈善立法提供了參考和借鑒。《江蘇省慈善事業促進條例》實施的6年實踐,為江蘇慈善事業發展積累了經驗。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省以《慈善法》為基礎,堅持問題導向,出臺了《江蘇省慈善條例》,進一步強化了政府職責,對慈善募捐與捐贈、慈善信托、慈善財產、慈善服務、信息公開和監督管理、促進措施、慈善文化建設和法律責任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規定和執行指導,為我省慈善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增添助力。

《江蘇省慈善條例》充分體現了江蘇特色:

(一)強化了政府職責。明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由有關國家機關、人民團體和慈善行業組織參與的慈善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慈善事業發展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指導和推動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同時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加強慈善活動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將慈善活動監督管理所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二)規范了個人救助行為。首先明確了個人求助范圍——個人為了解決本人、家庭成員或者近親屬的困難可以求助;其次明確了個人求助路徑——向慈善組織或者所在單位、城鄉社區組織求助,也可以向社會求助;第三要求求助信息真實——求助人應當對求助信息的真實性負責,不得虛構事實、夸大困難騙取他人捐贈;第四規范了求助信息發布行為——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電信運營商發布求助信息,要求信息發布個人對信息真實性負責,信息發布平臺的提供者對信息的真實性進行核實并向公眾進行風險防范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屬于慈善公開募捐信息等。

(三)細化了慈善信托制度。對慈善信托設立形式、受益人的范圍作出規范;對慈善信托的備案、財產管理、設立變更和終止、清算作了具體規定;明確了民政部門和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在慈善信托備案和監管中職責分工;鼓勵城鄉社區組織、單位通過依法設立慈善信托開展群眾性互助互濟活動。

(四)增加了系列促進措施。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社會力量通過實施公益創投等多種方式,為初創期慈善組織提供資金支持和能力建設服務;要求各級利用財政資金和彩票公益金向慈善組織購買服務,應當以扶貧濟困類項目為重點;設立每兩年評選表彰一次的“江蘇慈善獎”的表彰制度;建立慈善綜合指標評價體系和區域慈善指數發布制度;建立統一的慈善信息共享平臺,提供法規政策宣傳、慈善組織培育、慈善需求發布、慈善項目推介等綜合性服務;明確完善慈善組織從業人員的人事、福利、薪酬和社會保險政策,明確為慈善事業做出較大貢獻的個人遭遇個人或家庭困難時的救助優先待遇,以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慈善事業。

(五)突出了慈善文化建設。專章規定慈善文化建設措施,明確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將慈善文化建設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劃,列入文明城市、文明社區、文明單位的建設內容;發揮好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公民在慈善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強化慈善文化素質教育,培樹青少年的現代慈善理念,培養慈善專業人才。

行慈向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慈善事業是利國利民的崇高事業。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發展慈善事業,是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特殊意義。近年來,江蘇省慈善事業發展迅速。在第三屆“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中,江蘇有31個城市進入“中國城市公益慈善百強榜”,占上榜城市總數的28%;有12個城市被評為“七星級慈善城市”,占全國總數的37%,連續三屆位居榜首。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省各級民政部門注冊登記的基金會共637家,省、市、縣三級均成立了慈善會(慈善基金會)。僅在扶貧濟困領域,江蘇省扶貧基金會實施“扶貧示范項目”,2016年扶助貧困地區發展產業項目303項,帶動16085戶農戶脫貧。今年2月,在江蘇省慈善信托培訓班上,中國慈善聯合會為我省名列2016年第四屆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百強的城市授牌。江蘇省共有包括13個設區市在內的29個城市入榜,繼續領跑全國。(根據江蘇省民政廳信息整理)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