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至,氣溫驟降。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民政部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的工作部署,河南省民政廳于2017年11月9日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
一、統一部署,及時開展專項救助行動
11月9日印發《河南省民政廳關于在全省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的通知》,從即日起至2018年3月15日在全省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锻ㄖ芬蟾鞯匾渣h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落實“托底線、救急難”的工作要求,增強做好寒冬救助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學習宣傳許帥精神化作推進實際工作的動力,做好今冬明春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11月30日印發《關于扎實做好全省社會事務系統安全生產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要集中開展街面巡查活動,實現街面巡查常態化,并建立“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開展情況報送制度。要求各地對救助管理機構、托養場所安全隱患進行拉網式排查,重點做好水、電、天然氣、取暖設備、監控視頻設備、消防設施設備、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排查和定期檢查維護,確保不漏死角、不留隱患。截至11月底,專項救助行動期間共救助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4092人次,其中未成年人610人次,危重病人和疑似精神障礙患者879人次,醫療救治107人,勸導自主返鄉1074人次,護送返鄉854人次。累計出動1.2萬人次,4000余車次,開展街面巡查4000余次,發放物資5691件。
二、高度重視,集中開展街面巡查行動
河南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借助主題黨日,聯合鄭州市民政局開展街面巡查志愿者活動,針對金水路和中州大道沿線立交橋、涵洞、河道兩側等重點區域開展街面巡查。各地堅持堅持屬地管理原則,明確責任,合力救助,由各縣(市、區)政府對轄區冬季救助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加強組織領導與協調實施,并成立巡查組,對轄區內的重點地區、重點部位進行24小時不間斷巡查,并開通24小時救助熱線,安排救助專用車輛統一標識,準備食品、棉衣、棉被等過冬物資,由主管領導帶隊,深入汽車站、火車站、醫院、橋梁涵洞、在建工地、地下通道、銀行自動取款機等流浪乞討人員常聚和露宿區域進行拉網式排查。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許昌、駐馬店、濟源、蘭考、汝州等地民政局主管局長親自帶隊,深入救助一線,集中開展街面巡查,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三、部門聯動,合力開展救助工作
今年以來,在全省推廣鄭州市“政府領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救助管理工作機制,鄭州市“政府管牽頭,民政管救助、公安管應急、部門管巡查、市政管場所、人社管零工、衛生管急救、社區管片區”的八位一體救助管理工作機制厘清了部門間的責任,加強了部門間的配合。目前,我省大多數地方均已政府名義出臺了相關文件,建立了工作機制。各地總結和借鑒以往開展冬季救助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夯實各部門責任,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救助管理工作部門聯動機制,加強與公安、衛生計生、城管等部門的聯動,做好有效對接,聯合開展救助管理工作,并鼓勵社會團體、志愿者、環衛工人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形成多方位聯動的救助力量,確保每個流浪乞討人員都能得到及時救助、妥善安置。開封市通過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加強與公安城管等部門的聯系,合力開展冬季救助工作,利用數字化城市管理安置在各個街頭的攝像系統,第一時間發現并趕到現場實施救助,對于特殊情況,請求公安、城管、醫療等部門聯合實施救助;南陽市救助站與公安機關11月28日聯合行動,搗毀5個傳銷窩點,成功救助出27名被解救的傳銷受害者,并為他們提供臨時救助,幫助其順利返鄉;周口市協調公安、城管、等部門針對強討惡要的流浪乞討人員依法開展聯合行動;汝州市利用數字城管信息系統,實行救助、公安、城管分級負責,市財政大力支持冬季救助專項行動,采購價值10萬元的棉衣、棉被、食物、飲用水、臨時避寒帳篷、炊具等過冬避寒物資,為共同做好救助管理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創新方法,提高救助管理工作水平
各地民政部門和救助管理機構全面開展開放式救助,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救助管理工作,引導社會各界提供救助線索。鄭州市發揮網格化管理作用,將救助工作納入網格考評內容,網格工作人員同各職能部門搞好銜接,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救助,實行零報告制度;洛陽市為每個街面巡查小組配備1名心理咨詢師,有效勸導流浪乞討人員入站接受救助;平頂山市救助站引入社會志愿者參與受助人員的生活照料、尋親服務等生活服務內容,通過志愿者耐心細致的照顧和觀察,有效提高了滯站受助人員的生活服務質量,并主動通過找同鄉人聽音辨字、同性人員之間拉家常等溝通方式,拓寬了尋親服務的渠道,讓尋親工作少走了許多彎路,讓更多的受助人員能夠盡快返鄉,與家人合聚。通過開展“寒冬送溫暖”救助活動,確保街頭流浪乞討人員的基本生活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五、社會參與,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各救助管理機構及設立的臨時救助點,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微博等形式大力宣傳救助政策,幫助人民群眾和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及時知悉求助渠道、救助機構等信息,積極引導群眾或生活無著人員及時撥打當地求助電話。建立了完善信息發布和公共關系工作機制,加強與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的互動溝通,加強信息聯絡員隊伍建設,通過志愿者、熱心市民良好互動,點線結合,實現救助巡查范圍無縫隙、無死角,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鄭州市民政局開通“鄭州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微信公眾號,向社會公布24小時救助助熱線電話,全方位宣傳救助政策措施,引導公眾積極參與,做到早發現,早救助,形成“共同參與、群救群助“的良好氛圍;安陽市聯合《安陽新聞》、《直播安陽》等多家新聞媒體,對“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進行跟蹤采訪和現場報道,通過媒體的力量進行宣傳、勸導和現場救助;許昌市邀請電視臺和報社記者一起上街參加救助巡查工作;南陽市《宛都播報》欄目以《寒風中的溫暖:不能讓你們凍著啊 我的“兄弟”》為標題作了電視報道;信陽市設立13個臨時救助點,制作救助明白卡,對外公布各救助站救助熱線,向環衛工人、出租車司機、志愿者等發放,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加強救助宣傳,加大救助力度;駐馬店市聯合公安、城管、新聞媒體、在駐高校大學生團體、社工組織等,大力宣傳寒冬送溫暖活動發放“救助聯系卡”10000多份,在全市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得到市民的廣泛好評;濟源市制作了流浪乞討救助溫馨提醒卡,為560名環衛工人、出警單位發放,印制3000份宣傳彩頁,送達相關行政單位,并為社會群眾發放。(根據河南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