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全省各級民政部門及其救助管理機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扎實開展“寒冬送暖”專項救助行動,全力確保嚴寒季節全省流浪乞討等生活無著人員安全過冬。
一是開展救助管理安全大檢查及站外托養工作“回頭看”。各地嚴守“六必須、六不得”的基本工作要求,實行站內24小時值班制,保證救助管理站內監控和安全防護等設施設備齊全完整、正常運轉,救助物資儲備充足。認真做好站內短期及長期滯留人員的救助及安置工作,及時聯系公安部門進行DNA采樣,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助力救助尋親工作。二是切實發揮縣級相關部門聯合協同機制作用,尤其依托困難群眾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加大街面集中巡查及救助力度,讓每一個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得到及時救助。西寧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晝夜常態化巡查及站內專業護理,緩解了自身力量嚴重不足的問題,并在西寧市各公交站點和福利彩票發行點共250個點設立了救助引導標示牌和熱線電話,方便廣大市民隨時提供流浪乞討人員信息,做到了廣覆蓋、早發現、快救助。三是在人口密集地區設置臨時救助站點,加大對高架橋下、涵洞、廢棄房屋、在建工地、城鄉結合部、車站等流浪人員易露宿區域的排查力度,做到發現一個救助一個。海西、果洛州地廣人稀,州救助管理站和州府所在地民政局組成聯合巡查組,整合力量,分片區巡查,對發現的流浪乞討人員盡力動員和護送到救助管理站暫住,對勸說未果的,提供方便面和棉衣、棉被,幫助他們平安度過寒冬。四是抓好重點人群的救助,即站內抓好老年人、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等重點人群的救助,站外除對流浪乞討人員提供救助外,對因務工不著、尋親不遇、被偷被騙等原因陷入困境的人群也及時給予救助,救助過程中堅持“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則,把救助對象的生命保障放在第一位。目前,僅西寧市、海西州、互助縣、瑪沁縣等地救助管理站已救治及安置精神病患者30余名,西寧市尋親成功外省籍人員3例。
經過三個月的努力,全省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990人次,其中在站救助278人次、站外救助2712人次;救助未成年人49人次,護送75人次,發放物資800多次,杜絕流浪乞討人員凍死、餓死、病死現象的發生,確保他們有飯吃、有暖衣穿、有病治、有地方住、有家回。(根據青海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