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社會工作在“5?12”特大自然災害救災和恢復重建中起步,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探索,在回應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服務需求中成長,在應對自然災害、助力保障改善民生、創新社會治理、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內外挖潛,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新軍擴容升級
四川省民政部門堅持黨的領導、服務大局,圍繞中央重視、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問題來謀劃和推進社會工作,探索有中國特色的本土社會工作政策、理論與實務體系;堅持職業化引領、專業化驅動,提升人才隊伍的專業能力素質,拓展職業發展空間,用專業成效展現社會工作的獨特功能作用;堅持試點先行、逐步推開,探索在不同地區、不同領域推進社會工作的經驗模式,由點及面快速發展;堅持部門聯動、多方參與,與有關部門、群團組織和社會力量協同發力、共同推動。截止目前,四川省共有12所高校開設了社會工作本科及研究生專業,每年約有1300名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畢業;全省持證社工11850人,其中助理社會工作師9380人,社會工作師2470人,持證社工數較2011年增長近9000人,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總量為620家,較2011年增長615家。全省持證社工人數及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數均位居西部第一。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廣泛分布在城鄉基層,成為社會建設的一支重要新興力量。
實踐融入,社會工作社會建設地位日趨凸顯
社會工作在解決社會問題、應對社會風險、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社會建設方面,具有專業優勢,成效逐步凸顯。從社會工作專業實踐上看,四川省社會工作創造和發展了成熟的經驗。四川省通過購買服務、公益創投等方式實施社工項目,以項目提升服務能力,彰顯社工服務成效。在救災領域,成立了四川省災害社會工作服務隊,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服務經驗和模式。在脫貧攻堅領域,持續實施國家“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支持計劃”服務項目,共計派出525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到四川省貧困地區開展服務,助力精準扶貧。在社會救助領域,郫縣引入社會工作機構開展救助工作,形成了物質保障、生活幫扶、精神慰藉、心理疏導、能力提升相結合的救助模式,被民政部稱為“精準救助郫縣樣本”。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領域,仁壽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實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社會工作服務項目,探索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新思路、新辦法。在助力基層民政力量方面,開展引導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社會工作者參與基層民政公共服務試點,在攀枝花市仁和區等8個地區開展試點,動員社會工作專業力量深入基層提供服務。在社會治理方面,公安廳、司法廳、團省委、總工會等相關部門積極出臺政策,推動了禁毒社會工作、矯治社會工作、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工會社會工作等領域社會工作發展。
謀篇布局,緊盯社會工作發展瓶頸掛圖作戰
四川省社會工作雖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面臨著社工人才總量不足,地域發展不平衡,地方財政投入不足及社會認知度偏低等問題。為破解發展瓶頸,2017年6月,省委組織部正式出臺《四川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十三五”規劃》,將重點發展社區建設、青少年事務、社會救助、特殊人群服務、救災和老年社工等六個領域的社工專業人才;重點實施社工專業人才綜合素質提升,社工服務機構能力建設,社工專業人才參與脫貧攻堅服務,社區、社會組織、專業社工“三社聯動”,重點領域社工服務示范項目,社工專業人才信息化建設等“六大人才工程”,推動社會工作發展進入“快車道”。到2020年,四川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總量將由2015年1.9萬人增加到5.5萬人。其中,具有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或達到同等能力素質的中級及以上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達到6000人。(根據四川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