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蘇省民政廳在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的基礎上,推進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工作,以兒童優先和兒童利益最大化為原則,堅持依法保護,強化家庭監護的主體責任和政府保護的主導責任,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關愛服務,有效保障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權。12月29日,省民政廳在淮安召開會議,部署蘇中蘇北地區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
一是加強關愛保護和保障制度建設。各級民政部門在“無人監護”、“無力監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全覆蓋的基礎上,將專項行動常態化。建立農村留守兒童結對關愛保護機制,在村級層面構建“1+1+1”(一個農村留守兒童落實一個村組干部、一個遠親近鄰或一個志愿者)。
二是要加強關愛保護陣地建設。省民政廳廳下發《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之家”建設標準》,從管理規范、設施完善、隊伍保障、服務內容、資金投入等方面加強規定。各地按標準完善服務功能,為有需求的農村留守兒童提供科普知識、游戲娛樂、課后輔導、心理疏導、親情溝通、法治教育等服務活動。
三是加強工作隊伍建設。按照省民政廳《關于進一步推進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建設的通知》要求,在每個鄉鎮(街道)至少確定1名兒童督導員,每個村(居)至少確定1名兒童主任,積極履行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關愛保護政策宣傳、發現報告、分類評估、建立檔案、動態管理、轉介處置等職責。
四是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鞏固孤棄兒童大排查成果,對不符合孤兒保障條件的所謂“事實孤兒”,按政策納入保障范圍;對于超齡的、被收養的、死亡的及時予以核減,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下一步,各級民政部門將把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不斷引向深入。一是依托聯席會議的協調機制,明確職責任務,推動形成各負其責,各盡其職,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夯實基層工作基礎。明確工作任務和責任,細化分解鄉鎮黨委政府和民政辦、學校、公安派出所以及村居委會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和困境兒童保障中的職責任務。三是補足短板,破解難題。引導學校加強心理輔導和親情溝通技巧培訓,督促家長常態聯系,積極動員社會各界共同助力農村留守兒童親情關愛和精神慰藉,使其時時感受到家庭親情的溫暖。四是引導各地加大政府讓渡資源力度,整合各方資源,引入社會組織助力未保工作,以專業的理念、思路、方法和技能有效解決兒童成長面臨的困難和難題。(根據江蘇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