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啟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以來,四川省各級民政部門及救助管理機構協同有關部門開展流浪乞討人員街面巡查8200余次,累計救助流浪乞討人員4.3萬人次(其中救助管理站實施的站外救助1.4萬余人次,護送返鄉0.5萬余人次),實現了流浪乞討人員“應救盡救、盡快救助”目標,全省各地沒有發生安全責任事故。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健全網絡體系。積極推動各地健全“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屬地管理”的工作機制,建立以市救助管理站為龍頭、縣級救助管理站為基礎、鄉(鎮)臨時救助點為補充、社區(村)救助咨詢引導點為依托的四級救助網絡,形成多層次、全覆蓋、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的網絡化救助管理體系。
二是創新工作方式。加強宣傳引導,發揮廣播電視、網絡微信等各類傳播工具的作用,通過數字化城管中心、110、120信息平臺等技術手段,建立街面流浪乞討人員網格化管理和街面露宿人員臺賬登記制度,開展“隨手拍+機動組” 街面主動救助模式,設立“福彩愛心亭志愿救助引導站”,強化第一時間處置、及時救助責任機制,杜絕推諉敷衍現象發生。
三是強化救助服務。各地救助管理機構按照民政廳要求完善工作預案,儲備充足食品物資,優化服務流程,最大限度為流浪、乞討人員提供食品物質和精神慰藉,對尋親不遇、務工不著、離家出走等臨時遇困人員實施分類救助,并利用全國救助管理信息系統和全國救助尋親網等平臺,盡快幫助受助人員尋親返鄉。同時各地還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充分調動和整合專業社會組織、居(村)民委員會和志愿服務隊伍等資源,對滯留救助管理站的受助人員開展心理輔導、技能培訓等專業性服務,提高救助服務效率和專業水平。(根據四川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