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至9月,河南省民政廳在全省開展了“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行動。全省專項行動期間,共出動1.5萬車次,4.5萬人次,發放防暑降溫物品和藥品5萬多件,折合現金15萬元;共救助13886人次,其中救助未成年人3047人次,站外街頭救助2846人次,護送返鄉3782人次。
一是織密救助網絡,形成部門聯動。各地堅持“自愿受助,無償救助”原則,充分發揮“政府領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救助管理工作機制。強化屬地責任,加強與公安、城管、衛計等部門協調聯動,細化部門職責,健全發現報告機制,充分發揮110指揮中心、數字化城管、24小時求助熱線的發現報告和應急處置作用,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救助。主動協調相關部門做好突發事件預防處置工作。發現或接到流浪乞討人員求助線索,確保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開展救助,確保其生命安全。開封市借助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臺,及時發現、快速救助流浪乞討及臨時陷入困境人員。
二是加強救助管理,強化規范建設。強化安全意識,各地救助管理機構嚴格按照救助管理程序開展各項工作,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重點做好水、電、天然氣、防暑設備、監控設備、消防設備的定期檢查和維護,認真排查站內安全隱患,充分重視高溫季節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及衛生防疫工作。許昌市成立工作領導小組,領導班子成員深入一線加強督導、檢查,把夏季專項救助工作作為救助管理機構夏季中心工作。加大尋親力度,各地嚴格落實“兩個必須”“兩個100%”,確保基礎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錄入到全國救助管理信息系統。充分利用“今日頭條”等現代信息手段,積極開展“互聯網+”救助尋親服務,2018年前三個季度通過“今日頭條”推送尋親信息763條,尋親成功215人,尋親推送數和尋親成功數穩居全國第二。
三是開展街頭救助,提升救助效果。各地組織流動救助車開展街頭主動救助,對城市主干道、車站、商場等流浪乞討人員可能滯留區域加大巡查力度,根據夏天氣候特點加強夜間巡查,做好勸導、勸返工作。對愿意返鄉的流浪乞討人員,當即接回站內,為其購買車票或護送其返鄉。對確實不愿意入站接受救助的人員,發放食品、飲用水、防暑降溫藥品及救助卡,做好防暑知識及求助方式宣傳。專項救助行動期間全省在街頭主動救助2846人次。
四是加大宣傳力度,擴大社會影響。各地借助 “推進陽光救助、履行兜底職責”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活動,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記者、愛心人士、社會各界群眾等走進救助管理機構參觀,并成立監督委員會,定期進行監督檢查。駐馬店市副市長何晞,與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媒體以及“天中義工”等社會各界群眾200余人參加活動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活動。(根據河南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