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中央《關于加強城鄉社區協商的意見》,近年來,廣東省廣州市大力推進以村(居)民代表會議為中心,以規范化協商議事規則為支撐的標準化社區實體議事廳建設,引導城鄉居民依法行使權利、表達利益訴求、決策社區事務,切實解決居民身邊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減少基層矛盾沖突。截至2018年7月,全市共建成村(居)議事廳2424個,其中農村村民議事廳1144個,村級議事廳在2017年底已實現全覆蓋;城市社區居民議事廳1280個,覆蓋城市社區80.6%。各村(居)累計開展協商議事18147次,形成決議24299項,執行落實22501項,執行率達到92.6%。
一是促進了社區事務順利推進,“議快”了集體經濟發展。凡涉及集體資產處置、投資建設、財務開支等重要事項,都在城鄉社區議事廳提交村(居)民代表會議進行商議和表決,有效遏制了資產管理過程中的“暗箱操作”問題,為集體經濟事業發展增添了新動力。據統計,2016年以來,全市各村(居)通過協商議事,落實集體資產管理事項1558個,涉及資產總額7.21億元。增城區有17個示范村通過開展民主協商工作集體經濟翻了一番以上。
二是強化了居民的民主法治意識,“議高”了基層群眾民主自治能力。通過議事廳的規范建設和議事制度有效確立,保障了議事過程有制可依、有章可循,有效促進城鄉居民民主意識、法治意識的養成,居民的表達權利得到充分保證。以理性平和、禮讓寬容的協商共治方式解決社區問題的機制持續鞏固發展。
三是解決了社區基層治理問題,“議來”了城市干凈整潔平安有序。通過建立健全社區協商事項目錄清單,把各項社區公共事務提交到協商議事平臺,發揮屬地作用,整合轄區社會資源,切實解決了城鄉社區環境治理的困難和問題。2016年以來,全市各村(居)通過社區協商,化解鄰里矛盾糾紛2487宗,解決社區衛生問題4438件、為老服務2081件、社區治安1837件、社區消防1486件、社區幫扶1675件、來穗人員服務管理1344件,以及推進解決舊樓加裝電梯683臺、小廣場管理532件、寵物管理438件等社區難點熱點問題。
四是發揮了源頭維穩的作用,“議出”了和諧穩定大好局面。通過建立廣泛參與、多元多層的協商機制,積極吸納各利益相關方參與協商,將矛盾化解在基層,促進了基層社會的和諧穩定。如開展城鄉社區協商工作以來,增城區涉農信訪數量下降50%;花都區新華街京華社區解決60多宗居民內部糾紛;天河區珠吉街珠村南社區鄰里糾紛與2016年同期同比下降21.3%。(根據廣東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