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對全省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實施意見》共6部分18條,分析了目前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面臨的問題,提出了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重點任務,確定了一系列新舉措,是指導全省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規范性、綱領性文件。
《實施意見》提出,將健全統籌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各級減災救災委員會的統籌指導和綜合協調作用,發揮各級減災救災委成員單位和軍隊、武警在防災減災救災中的職能作用,發揮居民自治組織、家庭和個人互救互助的基礎作用。同時,要將防災減災救災納入各級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提升基礎設施抗災能力,推進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加強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創建綜合減災示范單位。
《實施意見》確定了改革將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全省將明確應對災害事權劃分,對達到省級救災應急響應等級的自然災害,省減災救災委員會發揮統籌指導作用,市、縣(市、區)黨委、政府在災害應對中發揮主體作用,軍隊、武警部隊與地方協調聯動參與防災減災救災。省、市、縣級政府要建立健全統一的防災減災救災領導機構,明確具體辦事機構,統籌防災減災救災各項工作。
《實施意見》要求,將完善社會力量和市場參與機制,落實稅收優惠、人身保險、裝備提供、業務培訓、政府購買服務等支持措施,大力培育和孵化防災減災救災領域各專業類型和服務特長的社會組織;將完善應對災害金融支持體系,探索建立大災(巨災)保險分擔模式,健全農業和農房保險政策,完善各級財政補貼、農戶自愿參加、保費合理分擔的機制。
《實施意見》明確,將全面提升綜合減災能力,加快各種災害地面監測站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預警發布制度和體系;建立涵蓋多部門的自然災害大數據和災情管理綜合信息平臺,實現信息共享,統一做好應急處置的信息發布工作,拓寬信息發布渠道,確保公眾知情權;強化“省―市―縣―鄉”四級救災物資儲備網絡建設,提高基層減災和應急救災的裝備保障水平,提高科技含量。
省委、省政府強調,各地各部門要加強法制保障,加大防災減災救災投入力度;要轉變發展方式,以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將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納入各級政府目標責任考核范圍,確保本實施意見確定的各項改革舉措落到實處,推動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逐步有序深入。 (根據安徽省民政廳信息整理)